当前位置:

大学美育需要将“两个面向”相结合

来源:红网 作者:樊水科 编辑:刘昱 2021-08-02 15:47:23
时刻新闻
—分享—

文/樊水科(西京学院副教授)

提起当前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恐怕不能过于乐观。比如,每年毕业论文答辩期间,就会出现很多担忧大学生文字水平的报道,“追求文字之美”对很多大学生来说已经很难,更别说槽点满满的答辩PPT和缺乏美感的毕业设计等等。这说明,确保大学美育教学见实效很有必要也很迫切。

但是,除了艺术院系,当前高校美育教育普遍的做法是将美育作为通识类课,各个专业的学生需要选修一定的学分,这就是“面向通识”的美育。其背后的观念是,把美育看成一个内容庞大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把文学、诗歌、器乐、绘画、舞蹈、书法、戏剧、影视等融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个可选的审美课程群。

所以,“面向通识”的美育有助于大学生在大学有限的时间内对各个门类的艺术的审美有个总体的涉猎,不求精专,但求广博。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就是作为陶冶学生情感、养成高尚人格、追求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变成某种体系化的艺术或美学概论,偏向了审美知识的传承。

在我看来,大学美育还有另一面,即“面向专业”的审美教育。在这种观念下,审美不但是一门学科,更是结合专业来提升学生的自我审美意识。以新闻学为例,美育应该是贯穿新闻专业各个课程的元素之一。比如新闻写作课,学生应品鉴和体悟经典新闻作品,感受文字的真和美;数据新闻课,学生可观察大量数据可视化作品,感受数据表达的简洁与直观;摄影摄像课,学生更需要对镜头语言的艺术化表现和视觉冲击力充分感受和鉴赏;新闻历史课,那些曾经为老百姓的公平和正义奔走呼号的优秀记者,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都深深激励和感染着新闻学子们。

所以,“面向专业”的审美教育,其好处是将审美作为课程元素贯穿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专业知识中有审美,通过鉴赏和体验,学生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唤醒他们感受专业的真,领悟专业的美,这比空洞的说教或单纯的美学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训练更直接。

这两年,“课程思政”是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其实,将审美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同样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途径。事实上,知识传承是重要的,能力训练也是重要的,但情感、审美和价值观才是专业和课程的灵魂和核心。只有激发和唤起学生的专业热情与理想,学生才有足够的内驱力去攀登专业知识的高峰,而专业追求的极致往往就是艺术。

大学美育既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人类创造的作为整体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也需要将审美融入专业教育,引导学生体验、感知和追求专业的美。

来源:红网

作者:樊水科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8/02/97326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