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什么“社交NB症”能再一次出圈?

来源:红网 作者:朱华娇 编辑:陈乘 2021-09-09 21:40:39
时刻新闻
—分享—

青辣椒.jpg

最近,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公共场所扮演所谓“丑角”来哗众取宠的行为,刮起了一阵热潮,比如穿着奇装异服和广场舞阿姨斗舞,在海底捞跟服务员比谁更客气,在商场里和保安鞠躬握手敬礼,在餐厅吃饭时大喊“妈妈的味道”……

这些善于交际、不怯场、自来熟甚至人来疯的人,与周围的人相处轻松自如,丝毫不惧怕和陌生人打照面,甚至在公共场合因为一些行为引人注目也丝毫不觉尴尬,人们将类似行为现象称为“社交NB症”,而它们正在成为短视频平台上一些人收割流量的新密码。

但看似新潮的“社交NB症”,也只不过是早已存在的一个旧现象,所指的也并非是全新事物。它的鼻祖是一位人称“双喜哥”的初代网红,经常在视频里干一些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尴尬的事,经常通过扮演“丑角”来吸引关注。不难发现,这类吸睛短视频有着自身的固定模式,在一个小型“社交场”内,一个破坏社交规范的人扮演着“丑角”,当他刻意破坏规则时,从规则的束缚中脱身而把周围的人留在秩序被打破的社交场中,感到紧张、尴尬甚至害怕,这就是所谓的“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由双喜哥早期视频掀起的“社牛”复兴潮,也引来了不少网友的模仿创作,但大部分“社牛”短视频都经过了无害化改良,含义泛化后的“社交NB症”,不再指代以不寻常的行为破坏社交规范的现象,变成被用来形容那些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的人对社交规范的适应和对良好关系的追求,也变得更温和、中性起来,甚至带上了褒义的色彩。

相比之下,比这些短视频更快出圈的是“社交NB症”一词本身,为什么“社交NB症”能够顺利地再一次出圈呢?

表面上是在屏幕另一端的观众们因为从屏幕中里的角色中,体会到了突破自身未能轻易尝试的社交规范的新鲜感,对此欲罢不能,“社牛”短视频就是以这样新鲜的、突破性的举动来吸睛。

实质上,人际关系这个普泛化的问题,才是“社交NB症”一词的内涵,而“社牛”短视频只不过是它的表征形式,这也构成了前者比后者更快出圈的原因。因为当我们谈到与“社交NB症”,往往也会联想起“社交恐惧症”这个表面意义上与之互为反义词的人际交往状态,人们用“社恐”表达自己在某些社交情境中不知如何应对的局促不安。在“社恐”者看来,他们羡慕的并非仅仅只是屏幕中的人,在合理社交规范围内敢于“人来疯”勇气,而是免于被社交问题困扰的轻松自在,以及从非熟人社交中也能收获快乐的能力。所以,“社恐”人士对“社牛”的向往之下,包裹着的是“内向者如何变得外向”和“不善社交的人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的老问题。因为人终究还是社会性动物,即便是宣称自己“社恐”的人们,也依然在渴望良好的交往状态和人际关系。

如何提升社交能力是我们都得去面对的问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社牛”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想靠后天努力弥补,就不可避免地要克服性格内向的阻力,像习得一项技能一样,去学习为人处事的技巧。

文/朱华娇(广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朱华娇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9/09/1012541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