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升级“青少年模式”:商业伦理开出的智慧之花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刘昱 2021-09-19 20:51:51
时刻新闻
—分享—

文/高亚洲

9月17日,抖音宣布升级青少年防沉迷措施,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已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且无法自行退出。在该模式下,用户每天只能使用不超40分钟,且晚22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抖音也成为国内各大视频平台中首家推出如此严格保护措施的平台,其他同类产品尚不具备相同能力。(9与18日 新华每日电讯)

泥沙俱下的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对娱乐功能的沉迷,以及由此给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为家长所忧心,更是成为全社会的隐痛。因循市场逻辑而生的内容平台,面对数据流量的红利,在防沉迷上的有所“迟滞”,有着逻辑的自洽。恰缘于此,当平台割舍数据红利,推出14岁以下实名用户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便有着格外的言说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互联网内容平台生态的自我整饰,这种敢于对商业利益自我动刀的行为,正是互联网时代亟需却也稀缺的商业精神。

从具体的防沉迷措施看,抖音“抖”出了它的加减法:一方面通过设定时长、过滤内容等做减法,另一方面则通过青少年模式宽渠道,增加输出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内容,这样的一减一加之间,展现出青少年模式的迷人之处。如果置于“双减”政策背景下,抖音的“青少年模式”正是对“双减政策”的积极呼应,由此所形成的示范效应,无疑将带动更多的平台企业合力推出“青少年模式”,助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当然,作为一家商业内容平台,我们仍需回归到商业逻辑审视抖音的“青少年模式”。在现代商业文明社会,商业伦理是每一个企业绕不开的行为范式,尤其是作为一家有着鲜明时代变迁特色的互联网企业,商业伦理应该也必须楔入其发展逻辑中。

在关于企业的商业伦理中,追求义利相容、追求相融共生直至追求长期主义,已然成为有识企业的共识。由此再来看抖音的“青少年模式”,也正是基于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相容”、用户与企业的“相融”,以及追求长远稳健发展的考量。这并非对英雄主义的着墨渲染,而是青少年模式下,平台由此所建构的积极健康的品牌形象。诚如有识之士所言,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并非一个内生的自然过程,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压力和引导下逐步获得的。这正是市场经济,或者说商业社会了不起的地方:构成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的每一个微观法人主体,其成功的最后标准都在外部,即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于此而言,抖音的“青少年模式”,正是商业伦理开出的智慧之花。

万物互融时代,每一个探索都值得致敬,不断提升青少年保护标准,当为整个互联网生态建设注入全新的风气。我们既乐见平台引风气之先,更乐见更多企业同向而行,实现互联网生态的整体向好。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9/19/101818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