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涨了分数少了步数,学业成绩不应以身体为代价

来源:红网 作者:关育兵 编辑:刘昱 2021-09-21 22:54:42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关育兵

如果让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中国男生同场跑一次1000米,结果会如何?过去30年得出的答案是:越跑越慢。当1985年男生抵达千米终点时,2014年男生只能跑到900米,而且大概率将以狼狈姿态冲线。不只长跑,如今青少年不少体能指标都亮红灯。

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以1985年调查结果为基准,将当年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身体质量指标值设定为0,学生身体质量指标值呈现先大幅上升随后又急速下降,之后又开始缓慢上升的趋势,不过指标值仍为很大的负数。数值的高峰出现在1995年,达到1.2;低谷在2005年,为-1.1。

这项研究基于近150万中国青少年的体测数据,具体项目包括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m跑、斜身引体向上、引体向上、1分钟仰卧起坐、8*50m往返跑、1000m和800m,比较全面地描摹了中国孩子的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多项体能指标。

对此,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因为他们不上体育课,也没有体育锻炼,天天被按在那儿做题。”这样的观点,能够解释这条折线的下降,却无法解释折线开始的上升。应该说,从1985年到现在,孩子们的学业负担是逐渐加重的;人们的教育焦虑,是与日俱增的,那又怎么能够有上升呢?

青少年身体质量指标,与教育有极大的关系,但对其发生影响的,又不只教育,还有更多的因素,比如经济社会的发展、观念的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邓公南巡,春天的故事再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又大了许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急速提高,青少年营养显著改善。在这个阶段,无论从国家还是家庭,对教育的重视显然有所欠缺,人们的教育焦虑还未形成。因此,在1995年学生身体质量指标值才会达到峰值。

之后到今天,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一直在稳步提高,生活水平也在持续改善,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日益显现,家庭的教育焦虑开始萌芽、形成、发展。故此,学生身体质量指标值才会不断下降,在2005年降到最低点,形成谷值。这时,学生体质和学业负担受到关注,一些政策开始逐步出台,学生身体质量指标值也开始触底反弹。

可以佐证这种判断的,是中国孩子在30年来的身型变化。比如身高。《柳叶刀》发表的另一份研究指出:在1985年至2019年间,中国19岁男生的平均身高从167.6cm增长到175.7cm,增加了8cm;19岁女生的平均身高从157.4cm增长到163.5cm,增加了6cm。

还可以佐证的是,消瘦的孩子占比从7.5%一路下行,至2014年,仅有4.1%的中国孩子存在消瘦问题;而超重与肥胖的孩子占比从1995年的5.3%一路攀升至2014年的20.5%。豆芽菜走入历史,超重、肥胖取代消瘦、生长迟缓,成为困扰中国孩子的新课题。

事实上,影响学生身体质量指标的,不仅有教育,有经济,还有人们的观念。计划生育的国策提出虽早,但真正得到广泛落实和认可,却是在90年代前后。在这段时间内,家庭的教育理念是散养、放养,广阔天地正是孩子们疯玩的大舞台。作为70后的教育工作者,笔者的亲身感受是,直至2000年以后,人们的养育观念才开始转变。孩子们的天地,也开始逐渐缩小。这时,电子产品日益丰富,网络开始逐步走入家庭,青少年的活动渐趋电子化、网络化。与此相对应的是,相关研究表明,愈来愈多的中国孩子近视,而且在更早时间戴上眼镜。可以说,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身体质量指标的重要因素。有人提出,学生体育,不只是学校的事。这话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却有意义。

的确,不能涨了分数少了步数,不能以健康身体为代价换取学业成绩。双减政策出台、防沉迷新规落实,这些对于学生身体质量指标的提高,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让孩子们和自然亲密接触,与广阔天地追逐,亦很有必要。值得欣喜的是,最近公布的新一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2019年)传来了好消息,与往年相比,中国学生的肺活量、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多项体能指标出现好转。孩子们的未来,祖国的需要,都迫切希望这些指标好转,大幅度好转。

来源:红网

作者:关育兵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9/21/101844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