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视频平台的vip会员服务和超前点播机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对于平台收取会员费后还要向VIP用户再度收取超前点播费用的操作,不少消费者都表示了质疑和不满。虽然从商业角度来说,超前点播并不违背商业逻辑,但作为内容提供商,视频平台不应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用户感受,更不该罔顾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视频平台的“超前点播”机制,既无“道”,也无德。用户付费开通会员,本就为了畅通无阻地观看平台上的所有视频资源,而超前点播机制在会员本该享有的权利之外,以单集购买的方式向用户额外收取费用,付费后才能观看最新的剧情内容,属于“费中费”,这样的“吃相”着实不雅。在近几年的一些热播剧播出过程中,超前点播的模式尤为常见,平台利用用户对剧情发展的好奇心,毫无底线地大割“韭菜”,已然引起消费者反感,如不及时反思整改,很可能被越来越激烈的舆论所裹挟,最终得不偿失。
尽管一直被诟病,“超前点播”却依然存在,这也暴露了其背后监管难、维权难的问题。2020年1月,有消费者将《庆余年》的一个播放平台告上法庭,主张“超前点播”侵害了其会员权利,要求维权,判令“超前点播”条款无效。虽然法院判决平台违约,但超前点播机制也并未因此取消。此前中消协也曾表示,视频平台不应向vip用户收取超前点播费。尽管诸多先例都表明,超前点播既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其法律上的合理性也有待商榷,但对视频平台运营商来说都好似隔靴搔痒,并不妨碍其继续通过超前点播赚取着高额利润。若无官方出手彻底整治,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势必会让消费者寒心。
从长远来看,“超前点播”使视频平台获得了一时的利益,却透支着整个行业的口碑与未来。因此,相关部门应及时介入,明确行业标准,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视频平台付费机制划出法律红线。视频平台也不可短视,追求商业利润的同时,不能违背公序良俗、超越道德底线,必须重视消费者权益,以用户为中心,打造良好的市场口碑,才能形成令双方都满意的良性生态。
文/赵诗涵 (天津中医药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赵诗涵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