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广春
“目前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比较普遍和突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问题正在逐步由个人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近日,湖南湘阴县政府网站公布了县民政局就政协委员《关于重视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建议》所作答复,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10月5日 澎湃新闻)
解决“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有很多办法和思路,而最重要、最根本的在男青年自己。地方教育和引导农村女青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鼓励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改变家乡的面貌,努力降低农村男女青年失调的比例,与其说是一种对策,还不如说是一种无奈。
诚然,湖南湘阴在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问题上,没有袖手旁观、坐视不管,值得肯定。他们通过宣传引导,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抵制请客送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摒弃农村结婚的繁杂仪式和昂贵的彩礼聘金,树立节俭的婚姻观,减轻男青年结婚的成本;他们简化投靠手续,方便落户办证,搭建相亲平台,创造交流机会,做好就业工作,提高收入水平,让单身男女青年更有魅力,更能与心上人结成一对,做了家长们想做而做不了的事。
不过,帮助未婚适龄青年择偶,降低农村男女青年失调的比例,需要有开放的心态。
农村女青年走出家乡,见识外面的世界,与异性朋友在劳动合作中结成对子,与他们志同道合地走进婚姻的殿堂,也是经济开放的成果。
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或者远嫁他乡,都没有错。他们选择配偶的权利,是法律允许的;他们远嫁他乡的机会,是自己争取的。女青年愿意留在家乡,与本地青年结婚,固然能为降低农村男女青年失调的比例作出贡献,可这样的贡献,太微不足道,也太勉为其难了。如果从道德情感上要求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更可能是违背“人往高处走”本性的。
有一种现象表明,越是经济基础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男女青年失调的比例越大。而经济基础和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无论女青年是否留在家乡,男女青年比例都不会失调并成为问题。这一共性的现象意味着,对农村女青年选择婚姻的干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是需要通过改变农村现状,扶助农村男青年的心智成长。
为此,一方面,农村需要多做一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工作。这是留住农村女青年之本。
另一方面,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应当一并鼓励男青年志在四方。农村的男青年成为“剩下”一族,有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因素,也有男青年不敢走出去、眼界不宽、萎缩在农村见不了世面的原因。尽管鼓励男青年志在四方,与地区发展背道而驰,可这一不可避免的事实,重点需要摒弃狭隘、落后、僵化的思维观念,以开放、搞活的心态大胆尝试。青春岁月容不得疏忽和等待,农村男青年走出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能更有希望。
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箭并发,合力而为,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就不会难,农村男女青年比例失调的问题将不是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卞广春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