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拒收现金遭处罚,“数字难民”不该被抛弃

来源:红网 作者:王汇丽 编辑:张瑜 2021-10-23 21:04:24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据悉,2021年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13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1000元至50万元人民币不等。被处罚的单位包括交通、水电等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大型商超、景区、停车场、保险公司等。(10月23日 《光明日报》)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手机付款,现金在生活中的存在感似乎越来越弱,甚至于,不少大型超市、商店、小摊贩都不支持现金支付。有些人甚至于呼吁取消现金支付,改用手机支付,以避免假钞、残损币等问题,且有利于提高财产的安全性。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社会上很大一部分老人是习惯于现金支付的,因为某些原因,他们搞不懂手机支付,也无法搞懂手机支付,现金支付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2020年8月,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 。数字鸿沟是什么?简单来说,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因为某些原因,一些人能跟上时代的变化,但一部分人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两者的信息落差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别就会越来越大。而一部分老年群体正在遭遇着数字鸿沟,他们成为了“数字难民”。无论是没有健康码无法乘地铁,还是无法使用手机支付,对他们来说,这似乎意味着他们被时代抛弃了。

2000年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从1.26亿增加到2.64亿,同期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8.7%。我国老龄人口如此之多,国家当然不可能抛弃他们,也不能对拒收现金的现象充耳不闻。在此之前,针对拒收现金的商家、公司等,政府已经给予处罚。2021年一季度,人民银行依法对8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500元至5万元人民币不等;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二季度依法对18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1000元至10万元人民币不等。

但是直到今天,还是有不少大型商场超市、景区、停车场等拒收现金,何以如此?笔者以为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商家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不清楚拒收现金,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其二,使用移动支付确实给商家带来诸多便利,移动支付可以避免残缺币、假钞等问题,也能预防收银环节的管理漏洞,更不用担心现金存放、清点、存储的诸多问题。

但是,商家的方便,不能建立在消费者的不便和权利受损之上。如何解决拒收现金这一现象,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但愿,社会能接受和包容每一个“数字难民”。

文/王汇丽(郑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汇丽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0/23/103228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