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选拔赛参赛作品
据12月5日央视新闻报道:今年9月,四川成都的小学生家长蒋先生在“小红书”APP上搜索亲子乐园时发现,APP不时给自己推送含有大量未成年人生活的短视频。随后,越来越多明显泄露未成年人身体隐私的视频被推送过来。
央视记者在后续调查中也发现——视频拍摄者都是未成年人本人,拿手机自拍时镜头直接对准了自己的隐私部位;而在含有未成年人的短视频中,还有大量的用户留言、弹幕,有的留言带有强烈的性暗示。
2013年成立的小红书是一款以用户分享生活方式为主的社区平台。自成立以来小红书发展迅猛,2019年入选了“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但至此以后小红书却频繁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一度遭到下架处理。今天,小红书又被曝出新的问题,而此次问题则更为严重,因为它所涉及的对象是缺乏足够辨识能力的未成年人群。
央视记者的调查中提到,未成年人在拍摄视频时直接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隐私部位,用户的留言、弹幕中则出现了带有强烈性暗示的话语。显然这样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未成年人无论身心都还稚嫩,而小红书则是一个开放的直面网络社会的窗口。网络上的用户成分复杂,并且由于“匿名效应”,一些成人社会中较为黑暗的一面更容易在网络上被赤裸裸地展现出来。未成年人以一种天真的姿态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社会中游走,而小红书作为他们对接外界的窗口,倘若放任这种无保护措施的直面行为很容易对未成年人造成身心上的伤害。
在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虽然明确指出:禁止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或者持有有关未成年人的淫秽色情物品和网络信息。但如果发布者就是未成年本人,事情就会变得模糊起来。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或许并不清楚自己单纯的行为已经成为了某些怀有邪恶欲望的人取乐的工具。此时的未成年人在事实上是无助的,他们甚至可能都无法意识到自身已经遭受了某种侵害,更别谈合理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了。
回顾过往,曾经出现过许多与未成年人相关的软色情信息问题,但过往的案例大多是不法分子借助未成年人牟取非法利益。这些事件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相关信息的传播者进行处罚。而小红书此次的事件却引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是因为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了相关问题的出现该怎么办?
最好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就是从源头杜绝它的出现。如何从源头截断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监护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这种防范并不是全能的,父母们难免有监管不周的时候;二是,相关平台加强对涉及未成年人内容的审核。以小红书为例,只要对未成年人发布内容的审核更加严格一点,或许就可以从源头截断可能发生的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事件。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再谨慎也不为过。在如今这样一个人人渴望表达的时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平台们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文/杨森 (西南政法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杨森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