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是教育焦虑,更是就业焦虑

来源:红网 作者:马长军 编辑:刘艳秋 2022-01-31 17:08:33
时刻新闻
—分享—

□马长军

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竞争、学区房、培训热愈演愈烈,全社会仍然存在普遍的教育焦虑。因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提出,要真正实行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必须“做减法”,需要大幅度地减少教学内容,缩短课内学时。(1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这个建议应该会受学生欢迎,天下苦“学”久矣,越少越好。也可能受老师们的欢迎,教学内容太多,唯恐有一题漏掉,心累。但教育焦虑的主流群体家长恐怕未必欢迎这点子,那岂不是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想都不要想,你减少了,别人就可能趁机抢跑。奥数从来不是教学内容,但家长们一直趋之若鹜地逼着孩子去学,都在抢跑。如果一个老师同时也是家长,很可能一边希望教学内容不那么让人费神,一边回到家里就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多学一点。

几乎就在上述报道发出的同时,《南风窗》发表了关于县城艺考爆棚的报道,小县城满大街都是艺考培训班。但是,让孩子学美术学音乐学跳舞什么的,又有几个是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而送孩子去学的?不少家长们就是在试图帮助孩子走捷径,比抢跑还急。拆东墙补西墙,要学校减少的,家长就可能想办法补上。管你什么分层管他什么选择,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陪跑,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去抢跑。

“双减”政策推出半年了,究竟在几所学校落地,又落到几个学生头上?一些地方中小学延迟放学、课后服务直接变成公开补课时间,成绩事关重大,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老师们的事,更是学校的事。“双减”啥意思?难道是减少学生活动时间,减少家长辅导孩子时间?换汤不换药,对学生而言,无非一场朝三暮四的把戏。至于说“英语可因地制宜地确定学习的起始年级、可列为必修或选修科目,农村初中可开设零起点的英语”,更可能被视为起跑线上的教育不公,很可能导致更多的农村学生被家长送进城里。

教育焦虑的程度甚至令人感到恐怖,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被逼上了“起跑线”。尽管政策三令五申,一些幼儿园还是变相的小学预科班,打着“双语”的招牌更有吸引力。2020年春疫情期间,很多幼儿园也开了网课。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共谋之下,孩子们被架上了教育焦虑的烤炉。至于“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过上幸福健康和有意义的生活,是要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造力”,这话有几个人能听得懂?根本就没几个能听得进去。现在更多的是给孩子们猛灌“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的努力”之类鸡汤,“拼”,在很多教室悬挂的标语上使用率大概是最高的吧。

说来说去,人们焦虑的不只是眼前的教育,更是未来的就业。孩子将来有更大的机会找个如意的工作——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不做又苦又累的底层工作而能挣大钱,才是家长们的真正目标。前些年曾经有报道披露,相当多的各地高考状元都报考了经济、金融、工商管理之类专业。家长在孩子报考方面施加的影响完全左右了孩子的选择。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兴趣是不是那块料,这不重要,“你没试过,你咋知道不行?”有些人潜意识里就是把孩子放上命运的轮盘赌一把,而且坚信自己一定会赢。一方面“激励”孩子“未来要把握在自己手里”,一方面却又放不开手,要给孩子安排一个“美好”的未来。

刻舟求剑,有些人似乎以为当下的就业焦虑一成不变直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把自己的过去和眼前当做教训,过分担心孩子的未来,完全忽略了未来社会极大可能的变化,以看不到未来的教育观去帮助孩子设计未来,不相信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很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意识,这是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严重伤害,也很可能限制了孩子面对未来的视野。焦虑会传染,也会被传承,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也只能培养鼠目寸光的人,在未来无限可能的变化中恐怕不知所措,又退化成上一代的模样,作为“教训”而无法领略人生的幸福,反而也会堕落成孩子走向未来的绊脚石。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的焦虑常常直接暴露在孩子面前,起早贪黑地赶牲口一样驱使孩子,焦虑像鞭子抽打着孩子的心灵,像山一样压迫着孩子,使得他们疲惫而麻木,如此背负沉重,又如何奔向未来?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何益之有?

来源:红网

作者:马长军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1/31/108337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