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评 | “术”“道”融合间,见证数字化浪潮生生不息——读《从连接到激活》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刘昱 编辑:张瑜 2022-02-18 21:26:38
时刻新闻
—分享—

竖屏.png

主 编:秦朔

著 者:戚德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文 | 王小杨 刘昱

当下,随着技术发展,城市已然展现出数据驱动的城市样态,人类生产生活趋向高度数据化与智能化。

放眼人们日常生活,一个小小的“健康码”,其背后涉及了数据打通、隐私保护等方方面面,成为了推动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的“特别通行证”。这体现了数字治理的巨大优势。

一个“步步高超市”,利用企业微信和微信小程序、智慧零售等数字化工具,形成内外流量入口,线上线下相互配合实现全渠道运营闭环,用数据支撑决策实现营收逆势增长。这体现了智慧零售的巨大魅力。

除此之外,无论是借由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制造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的三一集团;还是将先进设备、规模化养殖引入养殖端,实现千年养猪业可量化、可预测的壹号食品;亦或是通过分布式技术与服务创新,成功成为国内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的微众银行,都昭示着“数智化”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新时代命题。

由此可见,我国正在迎来焕然一新的数字面貌。

面对这不可阻挡的数字化洪流,《从连接到激活:数字化与中国产业新循环》(以下简称《从连接到激活》)以一种充满人文情怀的基调,通过全实地采访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示了数字化转型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如何改变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其中,有“术”的拆解,也有“道”的思考,阅之让人受益和触动。

本文将从《从连接到激活:数字化与中国产业新循环》出发,论述三个问题,从中感受数字化浪潮的大势,窥探数字化转型的“密码”。

图1.png

如何捕捉新消费爆款密码?

近几年来,在数字经济的催生作用下,中国零售业不断转型升级。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使零售行业的“人、货、场”及其内在关系发生变化,依托数字化新技术,大量的新渠道、新场景、新体验等应运而生。

从繁华商圈的C位逐渐被各色网红茶饮所占领,到社区门口的商超小店都拉起了自己的“朋友圈”,大爷大妈们用起各类线上购物软件十分上手,都能感受到消费4.0时代已经来临。

那么,如何成功打造“爆品”,成为新消费领域的“黑马”,是众多企业思考的问题。

《从连接到激活》一书,通过例举完美日记的崛起、奈雪的茶的经验,向我们证明了这样一条路径:创“心”(新消费者群体的心智)为先,以“网”为本,再反向整合供应链。

具体而言,“连接”是核心。新消费时代,个性化消费是主流,因此在产品研发阶段,连接消费者至关重要。正如奈雪的茶通过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其产品研发直接根据消费者需求而来,并且不断打磨优化。

在研发过程中,企业的内部也需要全方位连接,这涉及到数据打通、流程打通等等。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激活供应链管理体系、门店管理体系、人员管理体系。而在后续营销阶段,更需要连接公域与私域流量、线上与线下场景。

首先,要针对全域内不同平台特性来产出内容,比如小红书重产品、微博重品牌、抖音重推广。而后,应当将全网吸引到的流量,导流到品牌私域,形成一个营销闭环。事实上,私域营销致力于让用户以“参与者”的身份为品牌、产品提供建议,以实现不同形式的“用户价值共创”,这也是一种连接的逻辑。

在场景搭建里,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不能忽视。以书中提到的完美日记为例,一方面依靠线上电商平台达成交易、“完子心选”小程序实现自运营;一方面线下布局完美日记体验店,打造让用户愉悦的购物空间,这是该品牌突出重围的重要因素。

至此,我们能发现,这其实正是数字时代对“人、货、场”逻辑链的重构。在这种以消费者为核心,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渠道交融布局的连接互动中,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形成,消费欲望被激活,“爆品”出现的土壤自然形成。

图片2.png

如何助力制造业向“智造”跃迁?

当下,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数字中国有重要意义。对制造业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久发展的“必修课”。

而要从制造迈向“智造”,技术的运用很重要,“看不见的数字化”更重要,这涉及真正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思维。

正如书中树根互联CEO贺东东认为,大家热议的“黑灯工厂”很酷很性感,但其本质上还是流程驱动的,属于信息化时代的产物。而工业4.0,本质上是数据驱动,要解决的是数字化、智能化问题。

没错,在“黑灯工厂”中,一个个忙碌的机器人、酷炫的机械手臂让智能制造从显性角度,变得真实可观,但制造业的全面智能化转型升级,绝不仅仅意味着大屏幕与机械臂。这些只是智能制造中“看得见的手”,但嵌入到整个制造、决策、经营流程中的数据化驱动,是更为核心且重要的部分。

其中,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至关重要。毕竟,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数据贯通、要素汇聚、价值创造的关键载体,也是实现用数据说话、数据决策和数据管理的重要支撑。

但文中也提到,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处于非常早期阶段,目前的建设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是平台开发与应用落地存在差异,就拿书中的根云平台来说,目前尚不具备高度一体化综合性解决方案能力。二是企业实际与平台要求存在落差,当前部分制造企业智能水平较低,难以支持工业互联网全面数据采集、分析和优化。三是相关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而大多数工业企业的研发人员、技能工人等对信息技术不熟悉,制约了工业互联网的场景落地。

找准痛点,才能解决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完善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打通数据以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加快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是一条主路径。而近日湖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从一地一域间印证了人才培育的重要性,这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也至关重要。

其实,对制造业来说,数字化的确是一场变革性的范式转变。尽管现在尚处早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从“制造”到“智造”,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图3.png

如何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一个浪头也许很快会平息,然而潮流永远不会停止。”

从模式来看,新技术催生了新模式,比如云制造模式、智慧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C2C(个人对个人)以及O2O(从线上到线下)等。

从业态看,随着“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各领域持续发展, 以网上购物、网络打车、智能汽车、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从产业看,旧的增长动力已减弱,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新动力,成为填补传统产业下滑“空缺”和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

“从连接到激活”,新技术的出现促进技术创新回报,催生了旧有模式改变和新模式的诞生;新商业模式大规模出现后,形成了新的业态;而后新业态规模化发展,走向新产业。最终,就像蝴蝶效应一般,经济新动能不断加速孕育与聚集,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在此背景下,单纯依靠资源开发、增加投资和扩大规模带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方式已不可持续,以科技创新与进步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

具体而言,首先要聚集一批创新主体——企业。这要求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重点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优先支持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其次,要支持企业努力探索与新技术、新产品相匹配的商业模式。再次,要提高跨界创新与组织能力。跨界融合能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比如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信息技术行业与医疗、教育等行业的融合。书中提到的腾讯与深圳南山医院的合作,就是这一逻辑的最好注脚。

以上都是对“术”的拆解。但关于数字技术的运用,最终还要上升到“道”的层面。

微观上,“道”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这指的是企业对于数字化思维、顾客思维的贯彻,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体验为出发点的思考方式。

宏观上,“道”是以人的福祉为依归的数字化转型。而这也正是本书想要论证的核心观点:有价值的数字化探索,必然是在激活一种新的可能,让工作、生活以及治理状态更加美好、更加人性化。

随着技术发展,只要以人为本、科技向善,就有让美好的可能性绽放的机会。让我们共同在“术”与“道”的交融碰撞中,见证中国产业的新循环,见证数字化浪潮的生生不息。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刘昱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2/18/108844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