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村娃被“锁在手机里”,还须法治来“解锁”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峰 编辑:陈乘 2022-02-22 17:38:34
时刻新闻
—分享—

□王红峰

“留守儿童”,一个总能引起人们关注、牵动无数人神经的字眼。而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再次被推上了热搜,看待此问题决不能归结为“孩子喜欢玩游戏”。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系统问题,需要搞清楚“内涵和外延”,才能使孩子们从“锁在手机里童年”中解脱出来。眼下,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已成为当前部分乡村面临的共性问题,亟待引起家长、学校和全社会的关注。(2月22日 中安在线 )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认同这句话的家长不在少数。《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0.3%,其中93.4%的农村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作为上网设备。有媒体调查发现,农村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现象愈发严重,有的孩子甚至借上网课、做作业之名欺骗家长,以达到长时间占用手机的目的。不少农村家长由于缺乏防沉迷意识和手段眼看着自家孩子被“锁在手机里”而无计可施。

在今天的电子游戏产业中,以战争和暴力为主题的电子游戏颇为普遍。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游戏中的战争和暴力情节越来越逼真。玩家对游戏中的杀戮和血腥场面渐渐习以为常。对于尚未形成完整道德观念、缺少识别能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而言,“暴力游戏”的危害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游戏不是天然的恶,但“暴力游戏”任其泛滥,则可成为恶之源。暴力、色情、贪婪、玄幻……这些电游已沦为不少未成年人荒废学业、近视高发、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甚至诱发犯罪的“精神毒品”,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危害社会安定。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当然有自制力不够,家庭教育不到位、不科学等因素,但网游商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忽视未成年人心智发展,也在客观上加剧了未成年人的沉迷。为“防沉迷”,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有关部门也敦促各家游戏公司、视频网站、直播平台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进行多次升级,但顽疾仍然存在——实名认证、“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甚至形同虚设。

农村娃被“锁在手机里”,还须法治来“解锁”。期待我国抓紧出台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网游的法律法规,实行电子游戏分级制度,让青少年网瘾病人或接近网瘾的网游依赖者走出虚拟世界;期待有关部门升级管控、强化执法,重点排查用户数量多、社会影响大的网络游戏产品,对价值导向严重偏差、含有暴力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坚决予以查处,以利剑斩断“暴力色情游戏”这一伸向下一代的黑手;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准入监管、建立完善的网络游戏审批发布机制和考核体系、调整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预警时间等等,也不失为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爱之举。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峰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2/22/109351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