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疫情文学”出现,用文字搭建精神“避难所”

来源:红网 作者:朱梦雅 编辑:刘昱 2022-03-21 21:54:28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配图·青椒计划.jpg

□朱梦雅 (郑州大学)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3月18日,豆瓣网友@K的一条模仿卡夫卡《变形记》开头的动态引起了许多网友关注。3月19日,一篇公号文章《一条豆瓣动态引发的“疫情文学”复兴》罗列出了大部分豆瓣网友所谓的“疫情文学表达”,这篇文章在不到一天时间里已突破10万点击量。(3月21日 澎湃新闻)

网友对于“疫情文学”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从中体会到乐趣并积极参与,有人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烂俗玩梗。在笔者看来,“疫情文学”的出现,为当下严肃沉闷的生活提供了精神慰藉。

正如毛姆所言:“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疫情“倒春寒”的形势下,全国多地再次面临巨大的防疫压力,改写经典文学与影视作品,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能帮助人们缓解焦虑、重拾力量。对经典作品字斟句酌的揣摩与删减更像是对枯燥生活的疗伤,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暂时性地分散注意力,用一种几乎零成本、零风险的方式收获难得的快乐。

用改写经典文学作品的方式去消解苦难,为疫情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整理者arron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文章里的所有内容均为网友原创,我觉得这些表达都特别好,终于有另一种声音看待疫情了。”疫情出现至今,媒体偏向用宏大的叙事去描绘这场灾难,网友在各大平台上的发言也多表达无奈、痛苦之情。“疫情文学”的出现将经典与当下结合,看似戏虐调侃,却在无形中为这段集体记忆提供与众不同的记录角度。

此外,许多网友在仿写的同时,也纷纷辨认作品原型,这能够调动人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积极性。笔者身边的一些朋友也久违地翻起文学名著再次阅读,“疫情文学”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燃起大家对文学的兴趣。经典文学作品犹如美酒,其经过时间的洗礼只会更显醇厚。在短视频、碎片化阅读肆虐的当下,用此种方式唤起人们对经典文学的记忆,无疑也是一种新的突破。

有网友提出,这种创作无非是“照葫芦画瓢”,依旧是换汤不换药的玩梗,也有人担心这会导致经典作品被歪曲。但笔者认为,“疫情文学”的流行来源于特定的时空环境,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并与大众当下的心情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改变,其热度也会逐渐下降,此种娱乐方式无伤大雅。

文字具有温度和力量,可以填补精神世界的空缺。疫情当下,经典文学以此种方式“重出江湖”,为人们搭建了一座暂时的精神“避难所”。

指导老师:魏猛

来源:红网

作者:朱梦雅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3/21/110353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