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淡化“效率思维”,让教育的使命返璞归真

来源:红网 作者:谭嘉雯 编辑:刘昱 2022-03-23 19:45:50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配图·青椒计划.jpg

□谭嘉雯 (湖南女子学院)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研热”连续升温。2022年考研分数线大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已不仅仅存在于高考。同时,许多技术型岗位却无人应聘,职校学生甚至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受人冷眼。“唯分数论”的功利化思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一思维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还适用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华田就曾提出,为了缓解“教育焦虑”,建议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实施十年义务教育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他建议,将上小学的年龄推迟到7岁,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保留初中三年制,普通高中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普及高中,实施十年义务教育制。同时,限制课程和考试难度,将遴选性考试改为达标性考试,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了满足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他还建议取消或减少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大国家对高等职业学院的投入,引进社会资本或和企业联合办学,改变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

诚然,实施十年义务教育制,推迟上学年龄,限制课程难度能避免竞争低龄化,更符合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也能为学生减负,推动小学生和初中生全面发展。但去除不必要的恶性竞争以后,所空出的时间应该用来学习,而不应该仅限于“德智体美劳”等传统能力的储备。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里,学校应该适当地走出课本和传统,教给学生一些适应当代社会的新能力、新思维,如检索能力、信息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等能让学生更好地在信息时代获益的隐性资本。

想要避免不必要的零和博弈,必须先改变学生“唯分数论”的单极化思维。这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发力,摒弃分数至上的偏见。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关注成绩,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真正需求,鼓励他们培养各种爱好,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天赋;要抛弃“金钱=幸福”的功利化思维和类似成功学的说教,传递正确的三观,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美好的生活。

而对于“取消中专、加大对高职的投入,引进社会资本和企业联合办学”的建议,虽然这在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能展现出一定的理论优势,但却难免有些显而易见的空想性。既然读大学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那么读高职也同样需要足够的基础技术。取消中专,则意味着关闭了学习基础技术的门,然而为了填补学生学习基础技术机会的空缺,我们应另开一扇窗。结合他减轻学习负担的提议,最好的方式或许是,在义务教育期内,多增加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了学习方式,又能鼓励学生动手,掌握一定的基础技术。

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即使如今的中国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但学生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却逐年降低?这一问题绝不仅是发展高职、提高就业率就能解决的,消除人们对高职的歧视也同样重要。

因此,提高学生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还需要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要鼓励自媒体为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而发声,利用好互联网优势,促使大众平等看待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真正喜欢且适合的方向。

观察如今教育事业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如职业教育的“冷场”等等,根源还是在于一些学校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念的潜在继承。而“唯分数论”“教育焦虑”也都是这种理念的衍生物。

我们必须承认,“效率优先”的理念的确为国家选拔出了很多的人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转型,这种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的中国教育。现如今,比起一味地追求效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教育的使命返璞归真,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尽头是公平。

来源:红网

作者:谭嘉雯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3/23/110436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