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化解“冷暴力”宜“情与法”双管齐下

来源:红网 作者:刘智文 编辑:陈晓丹 2022-03-26 17:40:39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内.jpg

□刘智文(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拟将冷淡、漠视等行为纳入家庭暴力范畴,同时明确反家暴工作机构职责,规范家暴预防措施和处置等。

提起家庭暴力,人们往往会想到夫妻双方中的一方进行殴打、辱骂等行为,其实家庭暴力的范畴不止于此。我国于2016年3月正式施行《反家庭暴力法》,该法律将家庭暴力类型依照形式界定为身体、情感、性暴力、经济控制四种。此外,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主体除了伴侣双方还可以是儿童、老年人。

的确,肢体暴力是家庭暴力中最典型的一种,根据我国2016-2018年涉及家庭暴力的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的研究分析显示,我国75.21%的家庭暴力都表现为肢体暴力,其余几种形式不及三成,其中精神暴力也就是情感暴力,占据13.35%,仅次于肢体暴力。尽管比例相差悬殊,但我们不能忽视精神暴力这一因素。

冷暴力其实也是精神暴力的一种。在冷暴力中,施暴一方对另一方使用贬低的语言,态度上则表现出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对方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冷暴力离人们并不遥远,甚至每天都发生在人们生活中,只是程度大小的不同。例如,在情侣之间发生矛盾期间,其中一方对对方不予理睬,这种行为长此以往会给受害者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有男子长期遭受妻子的冷暴力,又因为担心丢人而不敢向旁人求助,每天不得不靠吃安眠药入睡。还有人不堪多年的冷暴力而自杀。

另外,相对于肢体暴力,冷暴力这种形式的家暴很少见诸报端。一方面,冷暴力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受害者往往缺乏证据证明自己遭到了冷暴力。另一方面,包括冷暴力在内的心理暴力造成的心理疾病一直为人所忽视和低估,尤其是在我国,许多年长者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就是自己太过于“玻璃心”,许多遭受冷暴力的受害者也选择忍气吞声。

此次颁布的《办法(草案)》依然没有明确界定冷暴力,如何认定冷暴力的证据也是当前的重大难点。尽管如此,这部地方法规在反家暴的路上还是迈出了关键一步。它将人们忽视的冷暴力纳入家暴,足以引起业界的探讨,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

应对冷暴力,法律法规还在赶来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作出实际行动来避免冷暴力。冷暴力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当事人之间关系出现了问题,因此,比起最终诉诸法律解决,我们更倾向于从人际关系角度入手,化解矛盾。当然,这既需要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也需要身边人及早发现和介入。

来源:红网

作者:刘智文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3/26/110548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