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贩卖焦虑?《亲爱的小孩》背不起这口锅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柠 编辑:张瑜 2022-04-14 21:09:53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青椒.jpg

□李雅柠(郑州大学)

近日,电视剧《亲爱的小孩》正在热播。4月11日,有评论文章认为,剧中的一些桥段过于狗血,会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广大观众;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将观众朋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置之不顾。

《亲爱的小孩》播出以来,不少桥段登上热搜榜。女主生孩子时丈夫却喝醉昏睡,没有陪伴在她身边;孩子出生后婆家人都围着孩子转,没有人关心虚弱的女主;妻子生产后,男主瞒着妻子将胎盘偷偷拿给婆婆……诸多片段都令观众大呼“真实”。这恰恰说明剧情贴近现实,剧中的情景是不少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所以他们才会产生共鸣。之所以会有人觉得“狗血”,恐怕是因为他们没有亲身体验过,无法感同身受。

“焦虑”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无处不在,颜值焦虑、身材焦虑、婚姻焦虑、生育焦虑……无论哪个年龄段,无论哪种职业,无论男性女性,都有感到焦虑的时候。这些焦虑的产生,并不只是因为看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而是源于现实生活中诸多小事的日积月累。揆诸当下,年轻人结婚率和生育率均大幅下降,甚至被贴上“恐婚恐育”的标签,这并不是一部小小的电视剧的“功劳”,而是现实环境及个人理念所致。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本就以贴近现实为主,剧本的创作,也肯定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甚至现实的生活可能会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狗血”。直接给这样一部电视剧扣上“贩卖焦虑”的帽子,有失理性。

况且,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的主要观众群体为成年人,他们大多对影视作品和现实有着清晰的界定,不会轻易地被某种特定的价值观蒙蔽。所以,即便《亲爱的小孩》故意贩卖焦虑,观众也不会一味地被灌输焦虑,而会立足现实生活得出自己的判断。

虽然艺术审美本就是一种主观的存在,但我们在评判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时,也应该保持理智。焦虑的形成不是短期的,一部电视剧恐怕背不起这口锅。

指导老师:魏猛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柠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4/14/111220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