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瑞彦 (河西学院)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我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达7541.9万,其中省内游客占比94.9%;游客平均出游半径95.0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44.9%;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4.9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60.4%。(4月17 《经济日报》)
随着人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对精神享受的越来越重视,更多的人在假期期间选择去旅游,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但由于假期时间的限制和疫情的影响,微度假成为人民的不二选择。专家认为微度假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寻找3-4小时车程的优质旅游景点的旅游方式。
笔者认为,微度假的兴起在于:其一,游客无需劳心费力规划行程,可以自驾出行,说走就走,利用周末或小长假跳出日常、融入自然,并且微度假所需要的体力和时间都更加轻量化。其二,近两年疫情防控,使得很多人无法出省或者出市,为了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人民只能就近出游。其三在于供给端的发展,很多城市为了借助旅游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便不断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来提高人民的旅游体感,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其四,旅游景区为了吸引游客采取相关措施,例如出售半价景点门票、提高免费摄影摄像等服务。
同时,与传统的度假旅游相比,微度假的优势有以下几点:一是适应“缺闲”阶层的休闲度假需求,比如一些“白领”“蓝领”等;二是适应“缺钱”阶层的度假旅游需求,例如学生;三是适应天气带来的“避霾、避暑、避寒”旅游的社会需求;四是适应有车族的休闲度假社会需求;五是适应家庭自主休闲度假旅游的社会需求。由此可见,微度假更适合当下生活在“快节奏”下的人们。
因此,微度假不仅能让人们在更短的时间里,感受到旅游带来的欢乐与放松,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也能让“快节奏”下的人民可以随时停下脚步,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思考一下自己人生的意义。甚至可以,让一些人暂时逃离生活中的困难,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后,再以更精神饱满的状态面对之后的生活。
总之,微度假已成为当下旅游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为了促进微度假的发展,相关的部门单位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定位要准确,要针对周围居民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微度假方案,比如提供出行更加随意、形式更加自由、环境更加完善、体验更加优良的微产品和微服务。其次,功能要全,业态覆盖面要广,例如微度假的产品供应要满足各个年龄段人民的需求。最后,创意要多,个性化的创意和旅游景点更能吸引游客的眼球,例如别致的景观构造、特色的文化体验等。
来源:红网
作者:蒋瑞彦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