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旧词新火,“梗”翻红是趣味创作的支点

来源:红网 作者:赵悦如 编辑:陈乘 2022-04-19 21:23:26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文顶图.jpg

□赵悦如(湖南师范大学)

21年前,也许赵本山也没想到有一天“还要什么自行车”会卷土重来成为网络热词;9年前的海清也没想到一句“你是我的神”会成为社会热梗。词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各个时代特色的词语,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迁。旧事重提,旧词新火,不变的小品和影像在多年后却遭到人们的调侃与热议,归根究底是大众语境和传播情景发生了重大变化。

而扩大探讨的时间和内容范围,围绕着《甄嬛传》《武林外传》等经典影视作品的讨论热度持续高涨且热点不断翻新。作品本身就是从互联网文化中诞生、具有很强的“网络感”以外,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达到一种“历久弥新”的效用。在作品发行当时,作品所传播的思想观点、意见表达都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接受心理。世纪之初的《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恰恰结合新世纪开放发展的情景,传播炽热的情爱,这个时间的作品都是对强烈情感的追求。但现在,当我们以全新观念去重新回顾,或许你发现紫薇并不是那么善良,甚至有点“茶”;雪姨不是那么可恶,在我们现阶段的传播情景中,她明明是一个“敢爱敢恨”、打击小三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海清“你是我的神”一言在当今看来可能会让人尴尬、“脚趾扣地”,但在当时全民打投的快男超女时期,恰恰反映了粉丝的狂热心态。

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建构,“梗”以娱乐为价值取向、共鸣为认同标签。它浸润着大众话语的表意框架,所呈现和承载的是这个时间段内人们的共同情绪和记忆,是人们的趣味创作和能动发声的支点。

同样,用户自发性的二次创作是旧词变为“梗”的关键所在。梗又意为模仿的东西,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网络热词由模仿而扩散,UGC(用户生成内容)作为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从表情包到视频制作,从原始视频的鬼畜剪辑到用户富有新意的“二创”,这些诞生于多年前的网络词汇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也就是造梗。在这个过程中,网民纷纷加入进去,不断参与复制、修改、再造,每个人都是这些梗的继承者和编辑员,也放大了这些话语的社交属性。大家把这些话语融入日常的交流生活中,结合个人的解释与传播在情感的表达上引起其他人的共鸣,获得情感认同。

在这些“梗”翻红时,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为什么,还有它表达的又是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赵悦如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4/19/111382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