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职分流,何不以非遗为“试金石”

来源:红网 作者:陈传伟 编辑:陈乘 2022-04-26 21:32:19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文顶图.jpg

□陈传伟(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领域人才缺口有数万人之多,学科建设滞后、跟不上时代,非遗保护陷入困局。(4月26日 光明网)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频繁地活跃在大众视野。在前段时间的北京冬奥会中,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开幕式先导片让人眼前一亮;用于颁奖的花束,采用的是海派绒线编结技艺,被称为“永不凋零的奥运之花”,让获奖运动员爱不释手。种种迹象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在国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青年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极大的热忱和兴趣。在《非遗传承,少年敢当》节目中,青年一代通过各项奇巧技艺,向人们输出了别样的非遗文化。不少游戏产业将非遗作为重要的元素融入到公司所开发的游戏中,同样受到了青年人热烈的追捧。非遗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仍然存有活力,历久弥新,因此将传承保护非遗的使命交到新一代的手中势在必行。

但是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这是人们日益增长的非遗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体系之间的矛盾。所以设立高质量的非遗学科专业,对推动非遗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笔者认为,普职分流的意义是在于让青年人有更多元化的选择,能够在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这是共同的社会愿景。若能以非遗方面作为一个突破口,未尝不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每个人擅长的方面不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因材施教,则填补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领域人才空缺则指日可待。

要让这“试金石”发光发热,有两个方面必不可少。一是投身于非遗行业的人必须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振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真正做到精神满足感大于物质收入。其次是相关非遗专业的资质须经得起考验,只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正宗的非遗技能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传承者。文化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生生不息。

来源:红网

作者:陈传伟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4/26/111670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