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调侃绝非“胡侃”,脱口秀表演不能失了底线

来源:红网 作者:胡玲玲 编辑:刘昱 2022-05-08 23:52:08
时刻新闻
—分享—

bac8f8b7-b646-4bbc-a914-4d89489a3544.jpg

□胡玲玲 (西南政法大学)

近日,西安一名脱口秀演员和观众时互动时,发表了诋毁高校女生的言论,引发网友关注。他询问现场一女生“你现在是被拐卖到哪里?”之后又对某高校的女生作出群体性评价,说该校没有一个女生好好学习,都喜欢穿着黑丝袜拍变装视频。目前该演员与所属公司均已道歉,西安文旅部表示已经启动调查。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不少人在听了该演员的雷人话语后还伴有笑声,但是当脱口秀的调侃变味成恶意诋毁群体时,那么一切的玩梗就会变成可笑的闹剧。

因脱口秀中的调侃惹出争议早已不是新鲜事。此前杨笠的“普信男(普通且自信的男人)”言论也曾引发评论的两极分化,甚至有极端网友表示会在现实生活中对其进行报复。当调侃的言论涉及群体之后,争议随之而来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要对其理性看待冷静分析。脱口秀大多以轻松幽默的话题为主,用语言的艺术对某话题进行评述,为了节目效果经常会放大某一现象或是用夸张的手法讲述。

近年来《奇葩说》《吐槽大会》等以明星嘉宾和脱口秀演员为主打的搞笑类语言节目深受关注,其中收到的好评居多,很多人都称类似的节目变成了某些明星的“洗白大会”或是枯燥生活的“解压阀”。对于明星的陈年往事或是一些典型的社会现象,理性的说教或是澄清的效果确实比不过带有黑色幽默意味的调侃。这是因为脱口秀用语言消解了严肃的公共语境,用一种无可奈何却又看透一切的解构方式来解读矛盾。

回溯以往的争议事件,也必须要纠偏另外一种观念,就是对脱口秀演员的调侃上纲上线地进行审判。杨笠调侃“普信男”和范志毅调侃篮球,更多是普遍现象的幽默性化解,在没有恶意的前提下演员用脱口秀表达意见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一些争议的原因更多源于本身调侃段子的语境被曲解。人类学家霍尔认为,语境有高低语境之分,中国语境是一种高语境文化,传播是含蓄而模糊的,而一些西方国家则是一种低语境文化,传播是直接而明确的。脱口秀在中国的语境下会有部分人对其有误解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吐槽本身代表的更多涉及大众文化的娱乐性,有一定的网络文化基础才能更好理解“梗”的意思。如果是不了解这种吐槽文化的人直接接触到这种文化也确实会存在理解偏差,针对脱口秀这种表达方式,在不上升到侮辱群体的前提下,任何话语都有发声的权利,也没有必要上升到群体矛盾。

脱口秀中大多数的调侃是就事论事,但是针对普遍现象或是节目效果,一些脱口秀演员的调侃尺度常常引起争议。前文中提到的西安脱口秀演员因个人的认知偏差、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先是对涉及违法犯罪的“拐卖妇女儿童”进行调侃,再是将自己在短视频中浏览到的部分内容描述为普遍现象,把某高校女生描述为不爱学习只喜欢蹦迪变装的一类人。这种明显带有恶意的调侃把演员的个人经验上升到群体现象,不仅是给听众带来了情感上的伤害,更是对价值观的一种错误引导。

脱口秀的调侃绝不应该是毫无底线的“胡侃”,如何做到在正确价值观下的幽默叙述是每个脱口秀演员的必修课。

来源:红网

作者:胡玲玲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5/08/112253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