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为“证”而学,应让“学”为自己赋能

来源:红网 作者:黄雪琦 编辑:陈乘 2022-05-24 21:17:55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文顶图.jpg

□黄雪琦(湖南师范大学)

近日,广西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张晓玲,花了400多元,经过11天的网络培训和考试后,取得了一份“商业视觉传达中级证书”。然而,这个证书并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里,甚至最开始证书上还是别人的名字。(5月24日 《法治日报》)

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最后却拿了一张“山寨”证书,这样的事件不在少数。培训市场繁荣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热衷于证书的年轻人以及求职者,但强大的市场需求,却不能成为商家为牟利不择手段、趁机“割韭菜”的理由。

考证市场的乱象究竟从何而起?源于成年人与日俱增的求职焦虑。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开始寻求可以为自己的竞争实力“添砖加瓦”的途径。无论是年轻求职者为了更有竞争力,能够去到更好的工作岗位,还是中年工作者为了不落伍、不掉队,不被职场淘汰,在各种焦虑心理驱使之下,考证近乎必然地成为了增添职场竞争力的“救命稻草”。

机构的为所欲为使其愈演愈烈。“一证在手,吃喝不愁;啥事不干,年入10万。”一些培训班为招揽生源,存在夸大事实、虚假宣传的情况,甚至还提供证书挂靠、开具虚假工作证明等违规操作,“快速取证”“免考包过”等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更是满天飞。在机构的“猛烈攻势”下,本就求证心切的“考证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被割的“韭菜”。

治理考证乱象,要“堵”,更要从源头“疏”。对于治理考证市场的乱象,监管部门是重要一环。对于那些没有培训资质、频频违规的商家,监管要做到“零容忍”,加大处罚力度,使其“痛到不敢再犯”,才能真正减少乱象,引导市场自觉走向正规。

对于“考证人”而言,不仅要克服焦虑心理以及浮躁心态,还要摆脱“证书崇拜”。既然目的是终身学习,就不该为“证”而学,而应让“学”为自己赋能,达到证技相符、证能匹配、一证多能、一技多能的理想效果。减少心理上焦虑的同时,也能为“考证热”降降温。当然,要让“考证热”处于适温状态,引导大家理性考证,还需要国家加强指导、优化政策。只有各方齐发力,才能形成行业自律,真正做到对乱象的整治落到实处。

来源:红网

作者:黄雪琦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5/24/113058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