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扒掉豪华“外衣”,让粽子回归“本味”

来源:红网 作者:苏尚久 编辑:张瑜 2022-06-02 20:04:15
时刻新闻
—分享—

□苏尚久

临近端午节,粽子销售进入高峰期。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大力整治粽子市场的过度包装与“奢侈品化”。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近日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一些五星级酒店、电商平台销售的粽子,经过豪华包装价格超千元,海鲜、红酒、茶叶等高档礼品成为礼盒搭售标配。有销售人员坦言,高价粽子礼盒大多用于“打点关系”。(6月2日 新华社)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粽子作为一种节日食品寄托了人们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怀念。人们纪念屈原,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艺术造诣,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爱国情怀,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作为最早提出“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思想的爱国诗人,诗歌中有大量的廉洁文化内容,“廉洁”一词也最早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比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等等。司马迁在其撰写的《屈原列传》中,这样称赞屈原的廉洁:“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因此,我们今天纪念屈原,既是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在传颂志向高洁、行为廉正的人格魅力。

托物言志,借物寓意。随着时代发展,粽子作为端午节永续不变的标配,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廉洁文化元素。比如,粽叶淡然有清香,寄寓清廉之意;其以糯米为料,寄寓洁白之意;其状棱角分明,寄寓刚直不阿之意。又比如,将碧绿的粽叶比作“清廉之衣”,雪白的糯米化成“洁白之心”,缠绕粽子的绳子称为“纪律之绳”,等等。表达了人们对过一个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端午节的美好愿望。

廉洁过节莫放“粽”。粽子本是食用之品、纪念之物,但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在它的身上动起了“歪脑筋”、打起了“歪主意”,将其包装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搭配得“低调奢华有内涵”,“身价”一路飙升,使其成为打点关系、托人办事、交换利益的“替罪羊”,粽子小小身板却承受无法承受之“重”,让其很是“受伤”。尽管近些年来,各地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大力整治“节日病”,送礼之风有所收敛,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端午节以粽子为名行送礼之实的歪风仍屡禁不止,甚至更加隐秘化、多样化,应当予以高度警惕。

浓情端午“不打烊”,粽子飘香“话廉洁”。节假日易发多发“四风”问题,“节点”成“劫点”。端午节悄然而至,以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除加强警示教育、搞好廉政提醒外,各级纪委监委必须时刻在线、利剑高悬,加大对送礼等不正之风的监督、查处力度,坚持露头就打,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同时,笔者也注意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对粽子等商品过度包装、混装高价值商品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限制,将于今年8月15日起实施,必将扒掉粽子等商品过度包装“外衣”、去“奢侈品化”,让传统文化的载体——粽子回归“本味”,不断净化社会风气。

来源:红网

作者:苏尚久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6/02/113448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