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拨打120疑被延误,急救不“急”问题何在?

来源:红网 作者:段苏畅 编辑:刘昱 2022-06-05 17:32:31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配图·青椒计划.jpg

□段苏畅 (西南科技大学)

河南大学大三女生彭美(化名)因脑出血经治疗13天离世,生前曾打120求救近8分钟,或因她当时已意识模糊,未能提供精确的位置,120接线员未及时安排救护车前往。直到一个多小时后,彭美的室友回来发现异常,再次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护车20多分钟后才赶到将彭美送医。但此距彭美拨打120求救已过去近两个小时。此事发生后,随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有网友质疑120接线员的专业性,未能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以致延误了彭美的最佳抢救时间。(6月4日 澎湃新闻)

急救电话往往是突发疾病患者手握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负责急救工作的接线员等医护工作者就是在和死神赛跑,速度是急救工作中的首要准则。该事件中也正是因为派车不及时,网上对接线员的讨伐声不断,“什么时候安排离职”“怎么不被开除”“不够专业”……随着急救电话录音的曝光,接线员更是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对比录音里女大学生用逐渐羸弱的声音发出的求救信号,接线员的默然与不作为彻底让网友炸开了锅,急救不“急”的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医护人员的首要职业操守就是对生命报以最崇高的敬意,而面对一通求救电话,此事件中的接线人员体现出来的不专业属实让人心寒。录音里,求救方虚弱的声音表明了当前的危机状态,但接线人员却一再询问究竟在哪条街道,要求对方打开微信查看位置等。这些提问平常看来是为了确认具体地址,哪怕问题略显繁杂也无可厚非。但急救电话对面极有可能是生命垂危的患者,此时就要求接线员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及时引起警惕进行救护车安排。

诚然,面对意识不清的突发疾病患者,确认患者具体所在位置是有难度。但事件中接线员的不专业提问,以及不作为态度,已然不符合《120调度指挥工作流程及规范》。在《120调度指挥工作流程及规范》中就明确对调度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要求。文件显示,在派诊原则中着重提到“就近、就急、就专业能力”三方面;另在素质和能力方面提到,调度员需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和人文知识、快速反应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准确的判断力等。

实际上,对于表达不清的求救电话,之前早有案例。2017年,郑州一位接线员接到了求救电话,对方因为是个失聪老人,甚至无法正常地说清楚话。而通话虽只持续了3分多钟,但这位接线员却很快判断出老人的状况,然后通过重新找录音,拨打114查号台,挨个找运营商,最后查出这是个联通的号码,通过老人办卡时登记的详细地址,就近派出了救护车。

对比两次急救案例,在为离世学生感到深刻惋惜的同时,也不禁让人反思:急救不“急”问题何在?笔者认为,急救工作流程规范不严格是次要,接线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才是关键。对接线员职业道德素质考核不全面,让能力参差不齐的接线员进入到这个对职业道德要求极高的行业,导致处理急救电话的方式不规范、不统一,最终让急救不“急”耽误最佳抢救时间。对表达不清的求救进行不专业的提问,和积极求证查询地址最后导致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这背后体现的是接线员专业培训的重要性。

“120”是守护每个人生命的救命稻草,在医护人员同死神抢人的这场“战斗”中,必须分秒必争。接线员作为急救环节里关键的一环,更应该提高自我职业素养,以保持对生命崇高的敬意,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通电话里发出的呼救。相关部门也应完善对接线员的考核规范文件,完善上岗前的培训、加强上岗后的监督,让每一通电话得到妥善处理,让每一次呼救得到回应,让“120”真的守住生命“底线”。

来源:红网

作者:段苏畅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6/05/113528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