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职业生涯规划,当从青春期抓起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田德政 2022-09-08 15:51:33
时刻新闻
—分享—

□都大伟

生涯规划,是一个极其重要、又极其易被忽视的人生课题。这就好比是企业里面做项目,项目开始前总要开个项目规划会、写个项目策划案,从而决定项目应不应该做、能不能做、要整合什么资源去做。对每个个体来讲,最大的项目,就是自己的人生。也正因为这个项目太大,大到足以让人们忽视它,直到走了弯路才后悔,怎么没早点儿写一个生涯的“策划案”。

人们的共识是,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做生涯规划,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书写这份“策划案”。但这份“策划案”开始撰写的时间节点应该在何处?有人说是大学毕业前夕——此时面临找工作的压力,个体最有进行职业规划的动力;有人说还要更早一些,应该是大学入学之初——此时大多数人开始步入成年,又正值摆脱了应试教育而无所适从的迷茫期;有人说应该是高三——高考选专业前就得做好这项工作嘞。

说实话,这些答案给出的时间都太晚了。开始着手写人生“策划案”的时间,提前到青春期是最合适的。13岁左右开启青春期后,青少年就有了独立探索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强烈意识,并对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萌发出一个真正的、不愿再受长辈控制的“自我”,正如《时代周刊》杂志编辑海克·法勒在其处女作《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中写道的那样:“12岁:在许多方面,父母已经远不如你。”因此在青春期开始后对青少年进行生涯规划的引导是合适的,也是及时的、有必要的。

不过,生涯规划的起笔往往很难,特别是面向青春期的孩子——这注定是一条筚路维艰的漫漫长路。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具备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心理,既想摆脱约束,有时又依赖于父母长辈。譬如,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在被问及“你最希望从事的职业是什么”时,他们依然会回答说最喜欢从事的职业是“老师”,因为这是他们每天接触的职业,是他们最熟悉的职业。这就是一种心理依赖的表现。

面对这种青春期生涯规划“心理依赖”的表现,生涯规划应该如何破题?一是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多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现实职业,一是指导他们进行自我性格分析。譬如,高中生面临着选择大学专业的分水岭,要让他们明白,诸如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科班培训(医师的培养甚至需要五年的本科学制,且往往需要本硕博连读),以此激发他们尽早定下自己的职业志向,在大学的起步阶段就选“对”专业,向心仪专业努力的学习驱动力;初中生面临着中考时选择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或者五年制大专的分水岭,他们可能不会像高中生那样有自己清晰的心仪职业,但至少要让他们通过性格分析明白自己大致兴趣点和优劣势是什么,比如更适合教师、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等探讨抽象事物的职业,还是更适合技术员、实验员等动手操作的职业?这在他们面临报考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的抉择时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除了破除青春期的生涯规划“心理依赖”,还应该给青春期的孩子们一些可以看到的、较为清楚的前人生涯成长路径。这些路径往往由一个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组成,比如中高考升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转换行业、组建家庭等;因此,可以概括各领域成功人士的生涯成长路径,引导孩子们多读一些名人传记,这可以让他们对生涯规划由原本抽象、模糊的认知转化为具体、可见的认知。他们或许可以从对名人的联想,转化为对自己未来的合理想象。而想象,正是驱动人生不断前行的精神驱动力之一。

青春期之宝贵,足以让人们愿意把最美的事物、最好的规划都献给这个年纪。犹记得李大钊先生在其《青春》一文中那句“愿吾辈之青年,生于青春”,在这个最美好的年纪为人生未来做好路标,这将是所有长辈都希望看到的。愿我们的后浪都能上好生涯规划这堂必修课,给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9/08/118079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