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县长父亲》是一篇正能量的好文

来源:红网 作者:陶谢 编辑:张瑜 2022-09-21 23:34:01
时刻新闻
—分享—

□陶谢

《我的县长父亲》,以这样意外的方式火了。如果不是被删除,山东德州这个地级市举办的征文比赛,哪篇文章获一等奖,大概不会有多少人关注。

人们读了这篇文章,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要删除?我的县长父亲,确实榨出一些人的“小”来。不过真正原因,可能是文章标题跟电影《夏洛特烦恼》里一个广泛流传的梗《我的区长父亲》“撞衫”了,后者讲的是不公平竞争,有人望题生义,不由分说就是一通喷。这也不能全怪大家,一则某拼爹公案余波未散;二则混迹网络的键盘侠多是新生代,不理解怎么会有那样的干部,就像不理解雷锋在火车上帮列车员打扫卫生,在集体主义时代,是值得肯定的行为,那时,个人、家庭、国家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

于志明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见诸于文章中于志明的点滴事迹来看,他是很接近焦裕禄似的人物,焦裕禄为兰考脱贫贡献了一生,作为县长的于志明也时时刻刻操心群众的生活,春种秋收、抗旱抗涝、治理盐碱……

于志明好官、清官的印迹,都是一些小事,如果“没给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不算的话,最大的一件事就是1962年平反复职他把补发的1000多元工资,全部上交给了国家。

如果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瞬间穿越,就会发现于志明身上的特质:他没有“官”的样子,更不用说“架子”了。在路上遇到落水群众他会伸出援手,受助人给他送来一袋子地瓜,他不收;女儿在外地上学回家要步行几十里路,他说等你的同学们都有自行车的时候我就给你买一辆;有人到县长家里要救济,看到屋里的摆设和饭桌上的窝头,不好意思地走了;困难时期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腿上浮肿一按一个坑,他还没忘了对烈士的承诺,连续两年汇款……

这些细节,放到现在很突兀,在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反而说明那是一种普遍的风气。

文章作者于忠东是于志明的小女儿,现在已经退休。她参赛的是廉洁主题的征文,内容契合,朴实无华的文字和她记述的场景很搭,流露的真情实感只有父女间才会有。于忠东也生活在当地,于志明是不是她笔下那样子,老辈人还有印象,文章里很多地方用的是真名实姓,都可以求证。

于志明的事迹之前媒体也报道过,他生前留下了129本工作日记,记述了在禹城工作的点点滴滴。一个人,如果对从事的工作不热爱,没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就不会写日记,就不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写日记。普通人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备忘,是激励,是成就,每一次重温都会感到自豪,却意外地成为历史,并在尘封了几十年之后发出光芒来。

于志明的日记将要出版,而这次乌龙事件,是最好的“广告”,只要他的事迹是真实的,人们乐见这样的广告。

德州作协是民间组织,大概没有工作专班去应对网上舆情,不愿陷入舆论漩涡,干脆删除获奖信息和文章链接。网上的事情很难说,只要事情大了,一准分出两派互掐,谁都控制不了方向,最后往往是一地鸡毛,所以还不如低调点。

但是于志明的事迹,显然能让持不同观点的人息争,在这样的正能量面前,人们只能沉默和景仰。德州作协应该理直气壮地面对舆论,而不是删除。

来源:红网

作者:陶谢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9/21/118554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