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德福
网传浙江大学博士生孟伟送外卖引热议,他自己坦言,凭自己的劳动生活很实在。孟伟自认性格比较直,在遇到自己认为没有价值的工作时缺乏忍耐,也骗不了自己做自己认为没有意义的研究。这也许就是孟伟特定的“个性”。
在我们这个凡尘人世间,人与人存有共性之点,也有许多“不合时宜”的人,这就是“个性”。就人类而言,就是指某个人具有的特性或具有的性格。它是一种内在的形式,但它又强烈地体现出来,让外界加以接受,这就是形象,具有一定的个性决定了一定具体的形象。
孟伟离我们远了点,说身边的。我很崇拜的我县文化局退休干部李景云老先生,在他八十高龄的耄耋时光里,坚持看报读书且坚持用笔抄录书中精彩段落。有人说,那些句子在网上都能下载,即使搜不到,也有人或机构将其打包整理。实际上,李老从七十多岁开始学用电脑,他知道有“复制、粘贴”之功能,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摘录习惯,没有停息。
活在当下,我们总希望以最高效率获取最有价值且性价比最高的回报,但技术和金钱却不能代劳一切,就比如阅读,就比如对自己喜爱文字的一笔一画的誊抄,这是一种乐趣。这种独特的乐趣,只有在“不合时宜”中才能得到。
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随机生存的智慧》一书中认为,有人刻意营造符合大众审美的“人设”,仿佛永远与潮流合拍,永远不会成为“不合时宜”的人,但他们却未必是真实的。没错,人作为自然界一员,天性就会适应环境;人又是群居动物,自然而然地会想融入大众,哪怕为此而给自己打造出一个虚假“人设”。话又说回来,人终究又不同于一般动物,融入大众是基于适者生存的趋同原理,而“不合时宜”则更多表现在人对自己内心认知的某种尊重和坚守。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个体在形成个性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表现出每个个体对外界事物的特有的动机、愿望、定势和亲和力,从而发展为各自的态度体系和内心环境,形成了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的独特的行为方式和个性倾向。
来源:红网
作者:游德福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