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超七成00后想当“数字游民”:工作的“灵药”并非百试百灵

来源:红网 作者:麦璐璐 编辑:田德政 2022-10-21 20:52:56
时刻新闻
—分享—

□麦璐璐(重庆大学)

日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2022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报告显示,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经济蓬勃发展,零工经济和线上娱乐职位增长迅猛。而作为互联网“原住民”,“00后”一代更期待成为“数字游民”,完全依靠互联网创造收入。(10月20日《杭州日报》)

当“打工人”还在办公室钻研“上班摸鱼大赏”,一种对“只工作不上班”的期待——“网络游民”成为新风口。数字经济时代,无需加班,边旅游边工作,一线城市挣钱三线城市…… “游牧式”平衡生活与工作的方式,令人艳羡,也正在被更多年轻人追求。

中文数字游民生活方式主题博客“数字游民部落”给这种生活方式下了一个具体的定义:数字游民是一种被数字信息技术赋能的全新生活方式,它的受众特指那些完全依靠互联网创造收入,并借此打破工作与工作地点间的强关系,达成地理位置自由和时间自由,并尽享地理套利红利,全球移动生活的人群。数字游民这一词准确来说也不是新概念,它首次出现是在前日立公司 CEO 牧本次雄 1997 年出版的同名著作中。书中极具前瞻性地设想了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移动办公模糊了工作、休闲、家庭和旅行之间的区别。

从“打卡上班”到“数字游民”,当下求职观念的转变,蕴含着人们对工作和生活关系的反思,对掌握工作主动权的需求,以及对更加自由、灵活、多元的就业方式的追求。精神还有一部分要让渡给工作,于是,人们试图让身体“出走”,脱离组织寻求新的空间,以调适自己的身心关系。

逃离主流,规避996,如此看来,数字游民是应对紧绷工作的一剂“灵药”,但“灵药”如何能“医百病”?鼓吹某种概念,有时也会造成一些迷思。

数字游民之诸多妙处中,“自由”这一词光芒甚盛,然而充满弹性的工作环境也隐喻着区别于传统工作的素质要求。数字游民的“自由”背后,还需要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与自律能力支撑。当没有组织规划目标的时候,清晰的中长期目标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周游列国,行遍山河,多彩的风土人情和各异的地理环境挑战着心理与生理,环境适应能力也是数字游民的必备素养之一。

无论是从传统工作模式“跳槽”到数字游民,抑或是第一份工作心之所向就是数字游民,都是有门槛和成本的。成为数字游民之前,需要有一笔足够的钱为你的生活方式设计之旅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撑和心理支撑,它的特殊的职业指向要求至少一个匹配依托互联网工作这一属性的技能。根据数字游民“前辈”的建议指南,在那之后,如何适应突如其来的自由,如何从单兵作战到找到组织,如何学会打破自我界限等等,都是必修课。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在“游”中减少孤寂感?当“游”的比重大大超出工作时,该如何重新回到高效的产出状态?数字游民回归传统工作的困难又在哪……将目光落回到个体,涉及先天性格、后天习惯与社会环境,数字游民的框架里,还有诸多不那么外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鱼多吃”说的是做同样一件事,可以收获很多的副产品。依托互联网实现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游民才能在工作中提升了自由的额度,在世界各地当义工、旅行放松的同时也把钱赚了。模糊生活与工作界限的理想效果如此,但如果这种预设倒向另一面?如果生活的时候想工作,工作的时候想生活?如此循环往复造成了低效率,催生另类的焦虑。“副产品”和“副作用”只是一线之隔,是否适合成为数字游民,还需要每个个体自己摸索。满怀期待之后,现实和想象的出入造成的落差或许也会有,毕竟羡慕自由的工作,和羡慕不用工作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不管是选择传统的朝九晚五,还是成为“非主流”的数字游民,其实都是一种个人选择。面对当前的诸多不确定性,你是在努力追求稳定,还是在坚持拥抱流动,关于“相对更优解”的讨论仍在继续,只因“工作灵药”并非百治百灵的“绝对最优解”。

来源:红网

作者:麦璐璐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0/21/119657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