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你批判“恋爱脑”时,陷入了标签脑

来源:红网 作者:胡暄悦 编辑:陈雨柔 2022-11-02 18:44:37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 图.jpg

□胡暄悦(中国人民大学)

近日,“王宝钏挖野菜”词条登上微博热搜,但她在热搜中的形象不再是那个“苦守寒窑十八年”的忠贞女性,而变成了“为了爱情硬吃十八年野菜”的顶级“恋爱脑”。王宝钏的经历也引发网友的造梗热潮,“恋爱瘾犯了就去挖野菜”的句子和相关表情包更是走红各大平台。

野菜梗铺天盖地,网友们也开始审判起“恋爱脑”。王宝钏是“恋爱脑”,另一部剧里的何以琛是“恋爱脑”,标签一贴,人人都可以是“恋爱脑”,并和“不理智”画上等号。而在标签化“恋爱脑”和审判“恋爱脑”的过程中,我们似乎不仅忽略了个体境遇的复杂性,“恋爱脑”反映出的观念进步和社会问题也在无休止的造梗玩梗中变得不再重要。

观察当今的网络传播环境,不难找到“挖野菜”一类“标签式传播”大行其道的原因。多层次的复杂内容并不适应注意力时代的用户需求,能够被简单归类和评判的扁平化内容更能满足人们冲浪的心理预期。在二分法定性的思维惯性下,网友们也倾向于以一个符号或标签传递信息,久而久之,部分标签便逐渐脱离原有语境被无限泛化,玩梗带来的情绪宣泄也慢慢替代标签承载的意义。

网友们对于王宝钏的审判,用以上的步骤也能说通。她追爱的故事在当今网友看来不理智甚至三观不正,确实体现出社会婚恋观的进步,但在肯定网友愈发独立清醒的同时,也应看到王宝钏只是在“恋爱脑”概念兴起后才被炒火的“基模”之一。王宝钏因“恋爱脑”落得十八年苦日子的经历被反复鞭尸,她作为虚构人物被创设时所承载的时代价值观、电视剧如何改编以呈现其形象却基本未被提起。时代的特征和故事的复杂逐渐被标签遮盖,翻来覆去的野菜梗更多是跟风找乐子,人们不仅脱离具体语境“套评”王宝钏,或许也并不清楚在贴出“恋爱脑”标签时,自己究竟是在规劝,还是叹惋,或兼而有之,抑或单纯的戏谑。

而回到现实,泛化的“恋爱脑”标签也常被不假思索地贴到接近同类叙事的人身上,造成对个体的二度伤害。网红樊小慧和当兵的丈夫结婚后,自述8年间两人只见了4次,她独自一人照料家庭,近日却发现丈夫出轨。野菜梗爆红后,樊小慧名字的网页搜索结果总伴随着“现代版王宝钏”的前缀。评论中并非没有对于出轨男的指责,但“现代版王宝钏”的标签一贴,樊小慧也成了无数“恋爱脑”中的一个,类似“卑微到尘埃里的爱,开不出花”的表述似是善意相劝,实把爱情中受害者的痛苦归因为自身的不清醒,关系中真正的施暴者则被浅浅带过。有相似经历的女性在现实中定然不止樊小慧一个,她们的痛苦究竟来源于什么?家庭环境、知识水平、经济实力、社会建构……影响每个人遭遇的因素都有所差别,而当复杂的个体故事被“恋爱脑”标签一解释,原本珍贵的共情好像也随之被稀释。她们面临的共同困境在简短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后无声消隐,每一个“王宝钏”或“樊小慧”自有其局限性,但这般群起讨伐“恋爱脑”的我们,似乎也被困在另一种局限性里。

“把这九张挖野菜的表情包发给你的恋爱脑朋友”,我们在调侃中划清自己与“恋爱脑”的界限,玩味式地不停分发标签,片面而旗帜鲜明地审判所有“恋爱脑”。“玩梗而已何必上纲上线”,或许并不应期待被造出的梗能警醒多少人,但在“一律打成恋爱脑”和津津乐道“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之时,我们也没有意识到,女性自我认知的进步其实无法靠互相贴标签和调侃达到。我们并未停止同情,但当复杂的现实和个体被简单定义,我们自认为的责任感也停留在带有娱乐性质的一句“去挖野菜”里。

当你批判“恋爱脑”时,陷入了“标签脑”。“恋爱脑”需要被规劝吗?需要,但在用标签“审判”他者的同时,也请多一份对于自身态度的审视:我们规劝“恋爱脑”,是希望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能点醒更多具体的局中人,还是只当网梗狂欢中的一缕风?王宝钏为爱挖了十八年野菜,而我们也可以在滋生“恋爱脑”的社会土壤中,挖得更深一些。

来源:红网

作者:胡暄悦

编辑:陈雨柔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1/02/1200453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