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凶班主任”系假扮,短视频虚实边界亟待明晰

来源:红网 作者:孟佳颖 编辑:刘昱 2022-11-06 21:37:13
时刻新闻
—分享—

a071dd9aa2fa481f81814cac00bf3069.jpg

□孟佳颖(山东大学)

光头浓眉,皮衣项链,表情凶狠,言语霸气……近日,湖南永州一男子凭“高一年级班主任”身份拍摄视频走红,被不少网友戏称为“史上最凶班主任”。11月2日,该视频账号作者在评论区声称作品纯属虚构,创作初衷为传播正能量、拒绝校园欺凌和学生手游。4日,永州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表示已经报警。目前,账号作者已将相关视频全部下架。

对于当地教育局报警的做法,网友们各执一词。赞同者支持教育局报警,认为严肃处理假冒教师是维护教师形象的应有之义;反对的声音认为,无需对段子过分较真,报警的做法有些过分,不该对短视频创作上纲上线。

通过观察原视频的评论区,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的关注点大多在于这位“班主任”吓人的外形与语言,以及对他班主任身份的好奇和质疑。显然,视频和创作者本人之所以能走红,并不是因为作品本身的质量和内涵,或是其传递了所谓“正能量”。依账号作者所说,若创作初衷仅是为了反对校园暴力,那么在视频中重新塑造一个盛气凌人、霸道凶狠,能“保护”受伤害学生的班主任形象的做法就是合理的吗?在一片“老师真可怕”与“简直大哥作派”的讨论声中,校园暴力这个严肃的社会议题就已经被符号化、娱乐化了,这显然不是正向引导公众的正确做法。

视频拍摄者的初衷到底是宣传正能量,还是博眼球、获流量,我们无从得知。但视频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清楚明了的:部分网友刷到视频就误以为这是一名真实教师,致使教师形象受到一定损害;人们对其教师身份的猜测探讨迫使当地教育部门展开核实调查,社会资源被这件原本不值得费神的小事占用、浪费。

其实,模糊真假边界、制造伪纪实式短视频的做法,早已成为互联网上司空见惯的事情。为了金钱与流量,一些短视频博主长期行走在法律与平台规则的边缘,或自导自演呈现一出“受害现场实录”的闹剧博人眼球,或把家暴行为拍摄成恶搞段子,只有你想不到的手法,没有他们设不下的圈套。只要不违法,他们就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如果不对此加以约束,这样的段子乱象在网络上弥漫开来,将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

明确真与假、虚与实、好与坏的边界,关键在于平台对视频的分类和定性。是虚构创作还是纪实呈现,是假扮表演还是现场拍摄,是原创制作还是他处搬运……平台应形成一个标准,通过贴标签等形式将短视频严格分类。若把平台比作一个大筛子,它应当是一个制作精良、网眼细密的好筛子,筛出那些粗制滥造、低俗偏激的内容并加以处置,让那些品质上乘的作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公众。如果平台设置分类制度,发布者从一开始就标明视频为虚构扮演,那么这位“班主任”再怎么浮夸也逾越不了虚构这条底线,或许此则视频就不会引来如此多的争议了。

在今天,短视频越来越成为公众了解外部世界、倾听世界声音的重要媒介。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中,作为连通创作者与阅览者的链条,短视频平台有责任在博主发布内容前为他们立标准、定门槛,在网友接收信息前为他们分清类、把好关。无论是为博主引流还是为用户推荐上,都应该少一些流量算法,多重视价值导向。这不仅是提高公众认知水平与信息素养的应有之义,也是统筹短视频平台发展规范,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行之路。此次“史上最凶班主任”事件造成的风波,为各大短视频平台敲响了警钟——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落实分类管理制度该跟上了。

来源:红网

作者:孟佳颖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1/06/120169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