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静(河西学院)
近日,#呼和浩特女子坠楼事件#冲上微博热搜。11月5日,该地公安分局发布了警情通报,通报称该女子患有焦虑障碍,其女儿王某花在11月4日联系过物业经理称其母亲出现严重焦虑并有自杀倾向,但是物业管理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缺乏敏感性,没有及时入户干预并上报,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11月6日 中国新闻周刊)
然而在警情通报之前,网络上一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听到一名女子,也就是该死者的女儿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把门打开,把单元门打开,我求求你们把门打开,我求求你们了,快点把门打开”“我妈妈是不是没有了呀”。该视频一发出,网络上便传言当地焊死单元门、“强盗式”入户消杀等,更有甚者说这个视频中的女孩子才上初中,母亲当着她的面跳楼自杀等。随着视频的迅速传播,谣言四起,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将矛头直指当地防疫工作者。这就导致11月5日警情通报发布后,仍有部分网友认为有关部门甩锅,隐瞒事实真相。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这就导致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后真相”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后真相”一词主要用于描述“客观事实在形成舆论方面影响较小,而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会产生更大影响”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到身边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河南开封辟谣“开封幸福里小区疫情封城期间发生骚乱”、乌鲁木齐辟谣“再封三个月”……每件事情发生后网友就会因一段视频、一段语音或者聊天记录等新闻事实中的一部分碎片,被一部分人煽动情绪去传播一些偏离事件原本真相的内容,将客观事实和理性思辨抛之脑后,去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而等事件真相大白之后,传播者往往就会“刷脸”退出舆论广场,只剩受众在事实面前戴着有色眼镜猜测。
当然,这个悲剧的产生和社区工作存在短板,120急救调度机制不完善等确实有关系。警情通报中也提到,会吸取教训进一步优化相关急救机制,并对此次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追责,依法依规处理。但是,虚假信息的存在与扩大,也同样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与惩戒。否则,虚假信息的泛滥将会严重干扰舆论,危害社会秩序。
因此,为了防止“后真相”影响泛化,相关部门应该本着“透明性原则”去处理新闻事件。就如同这次呼和浩特女子坠楼事件,警方将该事件时间线梳理出来,在完整的时间脉络前,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不攻自破,这样的处理方式值得借鉴。此外,监管部门应该做好“把关人”的角色,让人们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传播主体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受众,我们必须增强辨识和批判能力,对不确定的消息保持怀疑的态度,并且做到不随意传播。
在为逝者哀悼的同时,我们也要辨别真假,走出信任迷雾,莫让情绪先入为主,莫让虚假信息泛滥成灾。
来源:红网
作者:石静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