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0月1日,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盛大启航。在大赛启动前后,为促进全媒体时代的评论写作,创新话语表达,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红辣椒评论栏目特邀往届“评论之星”获奖大学生作者、组织奖高校教师代表,以及红网“青椒计划”优秀作者,畅谈“时评之道”。
刘彗君,长安大学2019级新闻专业学生,获得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入围奖。代表作品:《诺奖再度爆冷的背后,是亟待关注的多元文化》
红辣椒评论:请简单介绍下自己,并说说你的获奖感言吧。
刘彗君:我是长安大学2019级新闻专业的刘彗君,能入围第七届“评论之星”选拔赛,我感到很荣幸,同时也很惭愧,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在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在高手云集的平台上能取得一点成绩,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非常感谢红网能够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后无论是通过文字还是其他形式,我都会努力对周遭世界之间的联系保持一个思辨能力。
红辣椒评论:谈谈这篇获奖评论的写作过程,包括如何确定选题、角度以及论证等方面。
刘彗君:去年的10月7日,瑞典文学院公布了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一个在文坛上极其小众的非裔作家,不仅是他的身份,连带着他的作品主题都可以说是非常“冷门”。我在微博、哔哩哔哩弹幕网等社交平台上都有关注一些读书区的博主,他们对评判结果都表示了惊讶,甚至有个博主吐槽“想装一下都无从下手”。我对文学方面涉猎寥寥,但一直有关注到一个趋势,就是无论是诺贝尔文学奖这样文学类的奖项,还是奥斯卡这样的电影艺术类奖项,评委们似乎总是热衷于一些边缘、小众的题材。同样,在全球化这样的大背景下,运用多元的思维、开放包容的眼界去认识世界也越来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其实这样一个选题并不是我一开始就确定好的,我对此很感兴趣,但我心里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与一种想要输出的欲望。
在围观了众多网友的评论之后,我开始搜集资料,浏览一些公众号的访谈、文学专业人士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多关于古尔纳的信息,包括他的作品的中心主题、国内外对其作品谱系的研究等等,然后从他的身份出发,去了解过往有没有类似的非裔获奖者?他们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共同点?诺奖更青睐怎样的作品?诺奖评审的考量因素是什么?在提出一个个疑问的过程中,我搜集到了大量的资料,在剔除提炼之后,我心中的那个概念越来越清晰了,文学艺术的责任之一在于拓宽人们的认知与视野,让大家看到更偏僻的角落,进而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再延伸出去,便是整个人文社科都有赖于此。在确定了主题且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后,输出就是一个整合、提炼的过程,素材选用宜精不宜多,把紧扣主题的那个部分留下来,填充进我的论证脉络里,就基本上成稿了。
红辣椒评论:分享你第一次写新闻评论时的体验,或者参加评论之星大赛的故事。
刘彗君:第一次写评论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莽”,空有一股输出的劲儿但没使对方向,比如我第一次投稿红辣椒的评论是《因支持中国遭网暴,外媒的“言论自由”在哪里》,从这个愤怒的标题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次情绪冲动下的写作,文章从行文到措辞都很激烈。但教授我们写评论的苏老师曾说过,“时评真正传播的是一种判断和认识,而不是情感的宣泄,时评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利他的文章。但情绪与理性并非不可兼得,关键是挖掘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意义。”我才知道,“情绪化”并非不可取,而是要在情绪驱动下再进一步,再多思考一点,才能写出一篇能让人们共情又不乏理性的时评。之后我就更加珍惜自己每一次的“情绪冲动”,又陆续投稿了多篇时评,得到了两次发表的机会,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红辣椒评论:你认为写评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大学生如何塑造和培养这种能力。
刘彗君:个人认为输出能力非常重要,输出就是一个再深入思考的过程。我刚开始写评论苦于两点,一是脑子里没有观点,二是有了观点也不知道怎样输出。对于第一点,大部分时候其实是一种假象,我好像“没有观点”,但往往在我了解了整个事件之后,我脑子里只有一团杂乱的毛线球,有很多想说的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这个时候就开始遇到第二个问题了:怎样输出。输出真的很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通过文字来整合自己的观点,进而建构自己的逻辑系统。其实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比想象中还要能说,只是观点零碎又散乱,没有重点、没有层次,而输出不仅可以理清思维,还可以进一步激发自己的深入思考,我总是在不断地输出中将自己的观点逐渐勾勒清晰,甚至更加成熟、完善。
红辣椒评论:你所学专业是否开了新闻评论课程?如果有这门课,请简要介绍这门课的内容、老师、以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刘彗君:我所学的专业是新闻传播,我校在大三就开设了新闻评论这门课程,苏蕾老师通过“事实+观点”的简单结构出发,为我们深刻剖析了时评的本质、写时评的要点与技巧等。在课堂上,她会围绕一个典型的公共议题为我们分享几篇不同的时评,分析不同立场、不同视角下的评论观点。印象最深的就是2020年的一线医护子女加分的政策所引发的巨大舆论,这个政策背后所映射的是关乎所有人利益的朴素议题——公平。其实最初接触到这个议题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政策不够好但又说不清楚哪里不够好,在苏老师为我们分析了曹林老师、岛叔、连岳老师的评论之后,我才逐渐勾画出了对这个议题的更清晰的认知,了解了两种立场下每个人思考的落点在哪里,可以说是醍醐灌顶。
红辣椒评论:请为红网开展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提出几条建议。
刘彗君:“评论之星”选拔赛为各位时评爱好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样一块滋养思维的沃土,我衷心地祝愿它能够办得越来越好。同时,我也希望在赛后能开设一个佳作分析板块,针对选题、行文、逻辑结构、语态等在方面进行一个分析与引导。
来源:红网
作者:刘彗君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