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斩断“黄牛”触角,还给人们清朗市场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刘占芬 编辑:田德政 2022-12-31 17:04:52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21229153426.jpg

□刘占芬(山东大学)

近日,上海虹口分局在宝兴殡仪馆周边开展巡查时,现场抓获20余名殡葬“黄牛”。相关违法人员在没有殡葬服务需求和相关证明手续的情况下,通过插队等方式将得到的名额以1500至2000元不等的价格贩卖给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扰乱了市民办理业务的正常秩序。目前,上述违法人员已被依法行政处罚。(12月31日 沸点视频)

打不死的“黄牛”长期以来都是一大社会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商业生态不断丰富和发展,“黄牛”也无孔不入,他们通过大量抢购、囤积本就稀缺的商品或者服务,再抬高价格,最后转手卖出,从中赚取差价,牟取利润。前有“黄牛”炒鞋、炒玩偶、炒茅台,后有“黄牛”倒卖博物馆免费门票、在医院门前倒卖3000元一瓶的布洛芬,现在连事关生命尊严的殡葬服务都被盯上了。这样的案例早已屡见不鲜,且越来越触碰到人们的底线,“黄牛”到底还要把触手伸到哪里才肯罢休?

然而,从客观上讲,“黄牛”行为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经济学原理,本质上是因为市场供不应求或者信息不匹配导致了供需失衡,稀缺资源无法满足人们需求,黄牛的出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资源的现实价值。有些人虽然平时高喊着抵制黄牛,然而在自身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只掌握在黄牛手中时,可能仍然会向黄牛妥协,甚至感到庆幸。正是利用这种需求,黄牛才能在市场夹缝中求得生存,这在社会刚性需求层面上体现尤其明显。比如医院专家号,即便被炒到数千元,仍能轻松卖出,说明这个价格是能够被市场所接受的。但这能说明黄牛经济应该被市场认可吗?

“存在即合理”本身就是一个谬误。从法律层面上看,“黄牛”一直是一个“游走在法律法规边缘的灰色职业存在”,是对民众合法权益、社会公共秩序和政府公信力的严重侵害。黄牛行为并不会让稀缺资源变多,反而人为制造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分配不均,让“价高者得”成为消费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而真正有需求的人却得不到满足。

黄牛问题难以根治,但是预防与纠错必不可少,必须拿出硬核手段,对扰乱社会秩序、非法牟利的不法之徒坚决予以重拳打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配套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常态化治理效率,开展专项行动,将黄牛困在规范里。另一方面,从技术上突破,利用特殊技术功能拦截黄牛抢货囤货行为,开展有效的风险防控应对,将黄牛困在科技里。除了在“堵”住黄牛上下功夫外,也要解决“疏”的问题,黄牛现象是由于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最终也需要通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调节来解决,只有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才能从根本上破坏黄牛生存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刘占芬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656/75/1219205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