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丁予(西南交通大学)
近日,据成都市卫健委消息,自12月2日起四川省成都市市民出示健康码绿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进入公共场所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出入小区、院落不再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只需要出示自己的健康码。这是全国各地陆续进行防疫政策调整的一个缩影。包括北京、天津、重庆、深圳等多地也都取消了出行时的核酸查验。
这些举措一经出台,就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我认为这是越来越好的趋势。记得在6月9日,卫健委曾表示:“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显然,各地对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政策调整也是对这一要求的回应。对防疫政策及时作出调整是很务实的举措,也是应时之举。
在这几年中,整个世界仿佛进入到水流湍急的漂流,前方可能是凛冽的冰河,可能是汹涌的怒海,你我同在这一艘船上,无处可退,无人例外。你我的命运从未如此与国家命运生死相连,你我的历史从未如此与世界历史紧密相绕。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对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正是因为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开展,才有利于各地第一时间发现疫情,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但是在这样情形下持续进行的核酸证明查验就如同一扇门,将人们与自由出行在无形中区隔开。进商场需要48小时核酸,坐地铁要72小时核酸,看电影要24小时核酸……我们的生活仿佛被无形的数字支配,每个个体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保质期”,并且需要在快要过期时及时“续费”来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持续不断的核酸检测对地方财政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且查验核酸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民众生活的不便,降低人员和物资流通的效率,社会运转成本由此升高。这些现象近来已经逐渐引起舆论和各地的重视。因此,各地取消公共场所查验核酸证明的政策,为社会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活力,并彰显了人民的主体性。
首先,核酸证明查验的取消体现着政府“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取消核酸查验大大提升了人民出行的便利度,同时社会的人员和物资流通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其次,取消公共场所核酸查验也彰显着治理方的主动探索精神,在感知到社会舆论和人民需求时能够及时对此产生反应,用便民惠民的政策起到主动带头作用。同时,这一相关政策的出台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不再查验核酸证明意味着与其相绑定的全民核酸也得到取消,三天两头的核酸检测对于工作人员来讲算得上非常辛苦,这不仅是在人力上,在物资资金上同样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此举对于政府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些防疫的工作压力,国家资源和财政成本也因此减少。这一举措是对社会成本的解放,也是对人的解放,真正做到了防控有力度、调整有速度、政策有温度。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当核酸证明逐步成为历史书上的一页,当人间烟火重回千家万户,那些被割裂的、被限制的都将重回正轨,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将更加欣欣向荣。
来源:红网
作者:段丁予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