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书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发达地区不得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6月14日《北京青年报》)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发达地区不得从中西部东北抢挖优秀教师,从一个侧面说明,现如今中西部和东北等欠发达地区人才纷纷外流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流动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优秀教师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单向度的流动就令人忧虑。我国教育发展长期存在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均衡现象,对本就落后的中西部东北地区教育来说,优秀教师“孔雀东南飞”无异于釜底抽薪。
毋庸讳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质的提升,但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依旧存在,欠发达地区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远不如发达地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队伍军心不稳、优秀教师人心思走在所难免。
而要达成发达地区不从中西部东北抢挖优秀教师,光靠两办的一纸文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如何落实。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打破城乡二元教育结构,改革城乡教育投入制度、教育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以及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不断强化乡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强城市学校和乡村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互动交流,加快构建城乡教师队伍协调发展机制,让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提高乡村教师薪酬待遇。乡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目前,一些欠发达地区教师收入与城市教师的收入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只有关心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把《教师法》中所明确的“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的规定落到实处,提高欠发达地区教师的社会地位,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乡村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是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要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扩大免费师范生培养规模,鼓励高校毕业生、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取得教师资格并且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那些到欠发达地区支教服务的大学生给予政策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在支教服务回来后在择业、考公务员、考研究生甚至是住房等方面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并把支教服务工作成绩作为回城择业的考核指标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好的教育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加持,只有让欠发达地区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高,“西北有高楼”,优秀教师才不会“孔雀东南飞”。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