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宛婷(广西大学)
近来,在网购平台和社交媒体上,以“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研发或推荐为旗号的“健康食品”走红。而相关机构及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受追捧的“农科院美食”名不副实,打着科研机构的幌子而实际与其并无关联,不但涉嫌虚假宣传欺,更有不少伪劣产品混迹其中。
“农科院”产品指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省级国家农业科学院独立研发或与商家合作推出的农产品和零食等。除了网红食品“
“农科院”产品热销的背后,除了其本身的味道和口感好,还有消费者对我国科研机构和科
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农科院”,就会跳出无数的农产品和食品。但实际上,虽然去年以来,受到电商平台优惠政策的推动,国内的许多农业科技成果得以转化并流向市场,但也涌出
此前,一款名为“好福燕麦麸圈”的产品宣称是“中国农科院与张家口农科院燕麦专家多年研究”的“高膳食纤维食品”,然而检测发现营养成分实测值明显低于标签标示值,受到了上海消保委的点名,中国农科院也发表声明称与该企业不存在关联关系。无独有偶,宁夏农林科学院的名号也被一些商家冒用于贩卖宁夏枸杞等产品。类似的现象在各大平台可谓是屡见不鲜,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还损害了农科院的名誉。
究其原因,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商家作假逐利、农科院未做到及时提醒和消费者鉴别能力较低都是重要因素。针对此类情况,作为食品产品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监管部门还需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开展整治工作,揭开所谓“农科院”产品的“高科技”伪装,保护消费者权益,还市场清朗空间;同时,农科院有提醒消费者的义务,应及时公布所研发的产品及相关信息,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则要多留个心眼,打破对“科技”的盲目滤镜,提高辨别能力,对“农科院”产品多看多问,选择适合自身的产品。
来源:红网
作者:李宛婷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