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骑手被盗车大哭?挑动公众情绪的“摆拍”该消失了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一昂 编辑:刘昱 2023-08-21 20:16:56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30109154130.jpg

□刘一昂(吉林大学)

近日,一名身穿外卖服、带着头盔的女子因深夜送餐被盗车,在街边大哭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然而,根据湖南怀化市公安局鹤城分局网安大队核实,该视频信息为谣言,系由网民周某某、杨某某、李某某三人策划拍摄的虚构事实。这三人自2023年4月起,发布多条自导自演的虚假视频,恶意散布谣言、混淆视听。(8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不得不说,类似摆拍造假的事件并非个例。比如,前几天,一名拥有超4000万粉丝的网红因编造将主播“绑走”“要将其挖坑活埋”的剧本进行摆拍直播,被依法予以处罚,其账号也被无限期封禁。再比如,8月初,一段“女子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的视频,也被警方证实为团队摆拍编造,涉事4人已被刑拘,账号被注销。

可以看到,近年来,互联网平台上出现了一股值得警惕的“摆拍风气”,那就是利用公众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恶意炒作社会对立和矛盾,从而挑拨公众的情绪,使之成为个人谋取利益的“流量密码”。他们有的利用公众的同情心和“人善”的本能,刻意制作普通人生活不易的剧情,搞摆拍、赚流量;还有的故意制造对立化的网络议题,在两性对立、贫富对立等社会敏感话题上疯狂试探,将其变成一种盈利的营销套路,等观众打赏、点赞、评论后,才发觉自己“中计”了。

要知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在娱乐消遣、知识普及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将其作为求助的重要渠道。如果任由“摆拍”这一不良风气蔓延,不仅会消解社会的信任度,给观众带来困扰和误导,也会破坏整个网络生态环境,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让真正优质的视频被“埋没”。长此以往,也不利于整个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实,就在上半年,抖音就发布了关于“演绎”类作品的内容创作的最新规则,要求创作者发布剧情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演绎”,并且明确表示,利用虚假摆拍进行不当营销的账号,平台将从严处罚。此外,前不久,中央网信办也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予以关闭。但是,虚构摆拍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一方面,短视频行业在近些年飞速发展,背后有巨大的利益空间,这让不少人对短视频“跃跃欲试”。加之,短视频创造门槛低、收效高,就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为了博取流量,在违法边缘疯狂试探,“导演”起虚构摆拍的“剧情”。另一方面,虽然有关平台为了加强对虚假摆拍现象的治理,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封堵”,但由于处罚力度较轻、对摆拍内容的审核识别存在较大困难等现实原因,各种摆拍类事件仍然层出不穷。

因此,对待这些摆拍造假行为,我们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不让它们野蛮生长。首先,治理虚假摆拍需要短视频平台承担主体责任,一起探索和建立严厉、完整的短视频行业规则。要以法律法规、社会公序良俗、传播正能量等为标准,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审核。同时,平台要对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进行严惩,不断升级针对虚假摆拍视频内容、创作者的处罚规则,真正形成“震慑力”。

其次,我国的主流媒体必须做到对虚假内容说“不”,以“真实”为原则,不传播虚假摆拍类视频,及时回应和辟谣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真正承担起内容把关、舆论监督、核实辟谣等多重责任。另外,有关部门也要定期开展专项行动,不断提高对相关行为的惩戒力度,严厉肃清这一不良风气。

相信在政府、平台监管和媒体三者的携手共治下,一定能让这样的“闹剧”消失,还互联网一片净土。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一昂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2/65/129740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