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以彩礼棒打鸳鸯,不借嫁妆掏空家底

来源:红网 作者:何琳 编辑:钟星月 2023-01-16 15:55:36
时刻新闻
—分享—

88148d014c4c483f82228f5274bb2ca2.jpg

□何琳(四川外国语大学)

1月13日,安徽阜阳的婚车司机周先生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视频,称一对新人结婚,新娘家拉出横幅称彩礼分文不要,陪嫁208万元,引发关注。(1月14日 极目新闻)

这些年,网络上流传的有关彩礼、嫁妆的新闻并不少,而与之同频出现的关键词也往往极端化——“天价”“卖女”“闹掰”……可以说,当今的彩礼、嫁妆或许已经不再像老一辈人认为的那样,重在象征祝福、联姻,而变成了刺痛当代人婚姻心脏的利刃,正撕破年轻人为爱冲刺的最后一条彩带。

不得不承认,“娶媳妇,送彩礼。嫁闺女,陪嫁妆。”这确实是中国人结婚的古老传统,就算是法律也无法限定与禁止。史料记载,彩礼源于西周时期确立的“六礼”婚姻制度,其中的“纳征”就是指男方娶亲给女方的聘礼;而嫁妆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如《左传·哀公十一年》中提到,“辕颇为司徒,赋封田以嫁女”。到战国时期,嫁女要送陪嫁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

然而时过境迁,曾经的古老传统如今变成了被人诟病的“旧俗”。细究之,大众对其态度的转变,除受个别社会事件的刺激,也包含着长期设身处地观察后累积的不满。 在一些农村地区,娶妻必备的车、房、彩礼,已成为新的“三大件”,花费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令许多家庭难以承受。有新闻报道称,山东一29岁男子为了凑彩礼甚至不惜贷款;而嫁妆近些年也水涨船高,似乎有和彩礼较劲的势头,民众在网络上晒出的嫁妆礼单中也不乏“良田千亩,十里红妆”。身边亲戚好友的借鉴攀比、网络上网友的评论炫耀,都让想步入婚姻的年轻人对彩礼和嫁妆充满反感。可以说,如今用彩礼、嫁妆来表示对新人婚姻的祝福是其次,能晒出去、照顾人的面子、符合人的身价才是重要的。

其实,彩礼嫁妆多寡,和面子、情谊无关,只和结亲双方的经济水平有关。要知道,现代婚姻是门学问,要筑成爱情和婚姻的大桥,不仅仅需要经济这块金刚石,还要有心理承受、感情承受、家庭责任等能力基石。若夫妻双方不用心经营婚姻,哪怕彩礼有黄金千万两,生活也得鸡飞狗跳、千疮百孔,到时候面子、里子一起丢。而纵使彩礼和嫁妆不是很丰优渥,只要夫妻双方珍惜彼此,岁月与共,依旧可以积攒属于自己的财富,幸福美满!

在彩礼嫁妆上,人们恐怕不可能达成数额上的共识。而且如果对人性稍微知悉一些,我们会明白:不知满足的本性、不断抬高的期待,几乎决定了钱本身就没有足够多的时候。所以,彩礼嫁妆数额的选择,还需根据双方经济而定,不以彩礼棒打鸳鸯,不借嫁妆掏空家人。

来源:红网

作者:何琳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5/50/122370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