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近日,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某中学下发了一则号召教师献血的通知,引发公众热议。该通知里提到,“献血者在学校评职、评优、评先中同等条件予以优先考虑”。另据网传图片显示,在发送给各教研组长的通知截图里,还特别标明了“有关要求”,即献血者在学校评职、评优、评先中同等条件予以优先考虑。(1月10日 红星新闻)
献血与教师评职称挂钩,源于当地的“血荒”。好在面对舆论的压力,当地教育部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声称向各学校发布献血通知一事属实,网传的奖励机制为学校自主决定,教育局仅作倡导。
可是,献血与教师评职称挂钩,实际上则是一种变相的硬性摊派行为。《献血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这项法律条款,向社会传递出的明确信息,献血是自愿的,不能强制,而学校将评职称与献血挂钩,不仅与现行法律相悖,背离了自愿原则,也不符合献血的公益属性。
倘若进一步分析,将板子完全打向学校,也有失公允。大连市普兰店区下发的《关于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无偿献血的通知》,明令要求“本次献血工作纳入各部门、单位工作实绩考核”“每个单位参与献血人数不低于在岗人数10%,每人献血量不少于200ml”。从这份政府红头文件来看,对全区各单位的献血人数,以及每人献血量,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明显是下任务,向各单位分摊指标。在指标任务重压下,涉事学校又出台了“献血者优先评职评先”的办法,这无疑是“动作再次走形,码上再次加码”。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都遇到了献血者减少、血液中心“血荒”的情况,甚至血库告急已经危及孕产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在这种背景下,涉事地出现层层加码,好在当地学校已收回相关通知,并表示完全按照无偿献血的文件要求。此类事件的发生,是在警示各地,破解“血荒”不应病急乱投医,更不该层层加码,让自愿献血变质变味。
破解疫情当下的“血荒”,一方面,要打消献血者的顾虑。当前,献血量严重不足,很大程度源于疫情造成的心理恐慌。很多人担心献血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权威专家要主动站出来,对献血知识进行科普宣传,比如,献血会不会降低免疫力?又如,感染后隔多少日子才能献血?又如,献血过程如何避免感染风险?这些问号,拉平拉直后,才能增强献血者主观能动性。
同时,注重发挥表率引领作用。献血法规定:“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这部分群体一直是献血的“主力军”,尤其要让公务员,带头献血。
此外,疫情特殊时期,献血更要创新形式。将采血房车,开进单位和社区,通过互联网采取网上预约、线下上门采血等方式,为献血者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
来源: 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