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胡鑫宇失踪案真相大白,用什么来慰藉远去的灵魂?

来源:红网 作者:梁羽 编辑:田德政 2023-02-02 20:42:28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教计划.jpg

□梁羽(山西大学)

全网关注的胡鑫宇失踪案,终于在今日上午落下帷幕。

2月2日上午,江西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胡同学的死因——胡同学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随后,公安机关通报了胡鑫宇生前两段录音的部分内容——10月14日17时40分,他曾站在宿舍5楼阳台上试图跳楼,内心犹豫不决;23时08分,胡同学再次表达了自杀意愿:“感觉已经没有意义了。”经相关部门确认,现场提取的录音笔是胡鑫宇本人持有和使用的,内容无合成与篡改;而在案发地中心现场并没有出现打斗、拖拽等痕迹,其体内脏器均无缺失。多种证据表明,胡鑫宇同学是由于内心的压抑郁闷最终选择轻生;而在长达111天的漫长等待之后,“胡鑫宇失踪案”也终于真相大白。

斯人已去,逝者安息。对于胡鑫宇同学的家属而言,这将是他们一生挥之不去的伤痛;对于正在关注事件的我们而言,这件事情的背后则是整个社会深刻的思考与反思。早在胡鑫宇遗体被发现之前的106天里,就有许多自媒体及相关人士在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实之下不断地臆想与猜测,将许多本身毫无关联的因素强行串联,自行脑补,不负责任地胡编乱造。在互联网聚光镜般的汇聚与放大之下,这些言论吸引了大量的流量,可谓是赚足了眼球。阴谋论的甚嚣尘上,短视频平台各类账号的捕风捉影,评论区沸沸扬扬的猜测与那些看似头头是道的分析,无一不在刺激着人们内心因道德底线与那些所谓的“现实”之间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激化着社会矛盾——正如“大V”关之檀所言:“最后带给我们的竟然只有愤怒。”

人往往会在愤怒中失去理智,从而失去探求真相的信心与勇气,并且将矛头指向一切与事件相关的人和团体。就如同很多自媒体,在一开始就将这件事情迁就于校方的刻意隐瞒与一些“见不得人”的“黑暗交易”,甚至最终演化为对于政府、对于国家是否作为、是否公平公正地怀疑与否定,并且不断诱导人们对国家的公信力产生质疑与误解。同样,有一部分人被这种手段“正中下怀”,极易煽动的情绪让他们的怒火久久无法平息,因此始终都无法承认胡鑫宇是在抑郁与痛苦中结束生命的事实,反而却希望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狂飙》一样得到一个“反黑风暴”式的结果。但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一切都只会是漫无边际的联想、虚无缥缈的理论。

相较于案件疑点的争论不休,胡鑫宇内心失落抑郁的心理问题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胡鑫宇的妈妈曾经在自媒体平台发布过孩子在校时笔记本里的内容——杂乱的字体,纷繁的表述,字里行间传递出的焦躁不安的情绪。很显然,胡鑫宇在学校里出了些状况。他似乎很在意他人的情绪,甚至不敢在课堂上抬头注视老师。他难以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胡鑫宇很容易变得焦躁,变得自卑、敏感,甚至是颓废,并最终产生轻生的想法。

实际上,许多高中生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升入高中,课业压力的加重,休息时间的减少,学校全力应对高考所带来的紧张氛围,让许多学生的心理负担陡增。正处于叛逆阶段,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总是被拿来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心理上的不平衡让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毫无用处;在同龄人中间总是沉默寡言,形单影只,没有可以交流欢乐的好友,没有可以倾诉苦水的对象。长期的压抑与苦闷无法得到释放与缓解,就会让坏情绪不断激增,并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酿成大错。

因此,整个社会应当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青春的迷茫与无奈,自我意识的唤醒与成长过程中的挫折,都需要社会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教育以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人文关怀。无论是父母传统观念的改变,还是现今高考体制改革的不断优化,一切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而这一切,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反观整个事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互联网如此之高的曝光度,如果没有各大平台如此高频率的追踪报道,那么这起事件也不会引发如此激烈的思考。随着更多真相浮出水面,相信一切将会更加清晰明了,我们的认识也将会不断深化。这也许便是对不幸去世的胡鑫宇最好的慰藉吧!

来源:红网

作者:梁羽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6/94/122826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