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0月1日,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盛大启航。在大赛启动前后,为促进全媒体时代的评论写作,创新话语表达,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红辣椒评论栏目特邀大赛评委、组织奖高校教师代表、往届“评论之星”获奖大学生作者,以及红网“青椒计划”优秀作者,畅谈“时评之道”。
姜英,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月赛评委,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获得法学学士(四川大学)、1996年获得新闻学硕士(四川大学)、2003年获得文艺学博士(四川大学)。1992年于四川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讲授《新闻编辑》《专业英语》《新闻编评研究》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传播、媒介文化。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网络文学的价值》《当代新闻编辑》等专著2部,参与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撰写参与了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九五”专项任务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研究项目。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社会研究成果二等奖。
红辣椒评论:在您看来,一件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评审过程中,是否有这类打动您的稿件?
姜英:打动人的作品不太多。一些文章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手画脚;一些文章带有浓烈八股味。我觉得能打动我的稿件是在观点上能有共情心,写作上自然不做作的。
红辣椒评论:在本届大赛的参评作品中,您是否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若有,对此您又有什么见解?
姜英:让我感受最深的问题是,到底如何去判断一个基本事实的评论价值?有些话题同学们评得多,但站在教师的角度或主流媒体的角度,似乎评论价值很不够。
红辣椒评论:在评论写作这条道路上,新手最该扣好的“第一粒扣子”是什么?
姜英:我觉得扩大阅读量是评论写作非常重要的基础。从参评文章来看,有些文章要么单薄无力;要么生硬掉书袋,归根到底,可能都是阅读量不够导致的。建议同学们大量阅读有影响力的媒体及媒体人的评论作品。
红辣椒评论:媒体转型过程中,视频化是一个重要议题。近两届“评论之星”大赛,也增加了视频评论这一“赛道”。在您看来,要想在与文字评论的竞争中胜出,视频评论需要完成怎样的价值输出?
姜英:我个人认为,相对于文字评论的逻辑推导,视频评论更侧重于观点的直接输出,也就是说,观点表达应更明确犀利,更短平快。同时,避免场景的单调,结合现场来增加信息量、通过后期的字幕、音效等来强调核心观点。同时,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更高。
红辣椒评论: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已连续举办8届。请谈谈您对这项赛事的观察和评价。
姜英:感谢红网的“评论之星”为同学们提供了练笔的空间,并让同学们通过参与提升兴趣,提鼓信心。也让高校新闻评论课程的老师们有一定的交流园地。参赛是手段,观点碰撞与交流是更大的价值。
红辣椒评论:在“校媒融合育新人”上,您有什么看法和期待?
姜英:我期待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参与到红网评论之星的比赛中。期待红网能更好地鼓励同学的创新意识,包括观点的创新性和表达的创新性,也期待能有更多的更具新媒体特征的评论作品出现。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