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评之道·师说²º²³ | ③杨奇光:优秀的评论作品,能为社会寻获“最大公约数”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2023-03-16 08:42:5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于去年10月1日启动,现已完成月赛评选,迎来了最终的决赛环节。在大赛启动前后,为促进全媒体时代的评论写作,创新话语表达,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红辣椒评论栏目特邀大赛评委、组织奖高校教师代表,分享真知灼见,畅谈“时评之道”。

杨奇光海报.jpg

杨奇光,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月赛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0年6月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新闻学院讲师,兼职担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科组)秘书。研究方向主要为新闻传播史论、数字新闻学、国际传播,主讲《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理论(全英文)》《新闻评论》等课程。

红辣椒评论:在您看来,一件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评审过程中,是否有这类打动您的稿件?

杨奇光:我认为最重要的特质是,一篇优秀作品的核心论点往往能够为我们的社会找寻到“失落”的最大公约数,从而促进社会合意的实现。我记得视频作品《95后小伙开网红养老院,“新青年”与“新老人”的双向奔赴》既看到了社会普遍困境,也聚焦个人职业选择,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于社会重大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传递了有价值的观点。

红辣椒评论:在本届大赛的参评作品中,您是否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若有,对此您又有什么见解?

杨奇光:可能的共性问题是,部分评论作品容易陷入到自说自话的局面,没有跳脱新闻事件本身,缺少对于更广阔的、普遍性的社会议题的关注。当然,这一现象也是正常的,毕竟同学们接触评论的时间相对短暂,人生阅历也相对有限,但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同学们进一步打开思维,引导大家既关注细微之处,也应思考和关注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

红辣椒评论:在评论写作这条道路上,新手最该扣好的“第一粒扣子”是什么?

杨奇光:我认为“第一粒扣子”应该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观”问题。特别是现如今网络平台信息鱼龙混杂,我们的新闻评论更要秉持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评论写作者首先要三观正确,要能够发出有见地、不偏狭的声音。

红辣椒评论:您是否会特别关注新闻评论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说,语言流畅度、词汇量、句子结构等方面。

杨奇光: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基础,所有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都要依托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尽管新闻评论的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但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从来不应被忽视。

红辣椒评论:媒体转型过程中,视频化是一个重要议题。近两届“评论之星”大赛,也增加了视频评论这一“赛道”。在您看来,要想在与文字评论的竞争中胜出,视频评论需要完成怎样的价值输出?

杨奇光:其实不论文字还是视频,正确的价值输出都是合格新闻评论作品最本质的要求,文字评论与视频评论也未必会形成竞争关系。当然,视频评论在感官体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新闻评论的核心要求应该是一致的。

红辣椒评论: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已连续举办8届。请谈谈您对这项赛事的观察和评价。

杨奇光:首先必须要向红网团队致敬,作为高校教师也特别感谢红网能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给我们的学生一个公开发表作品的机会。一篇评论如果只是课堂作业而没有公开的传播,那么就会削减评论本身的意义,红网恰恰能够给学生正向反馈的平台,也让我们教师感受到成就感。

红辣椒评论:在“校媒融合育新人”上,您有什么看法和期待?

杨奇光:新闻传播学科是与业界关联特别密切的学科,“校媒融合育新人”也契合新闻传播学科特点。红网在“校媒融合育新人”作出了前沿探索,希望红网能够在校媒融合领域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为我们的新闻评论事业以及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7/95/124016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