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伙改造百年老房成宝藏打卡地:传承不妨多些新思路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若 编辑:田德政 2023-05-18 21:06:37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教计划.jpg

□周雨若(广西大学)

近日,出生苏州的90后小伙夏于钧吸引了诸多网友的关注,在英国硕士毕业后,他选择到拉萨古城守护古建筑,一待就是7年。由他全程参与保护性改造的古建筑,被网友评为宝藏打卡地。今年,他将5年保护性改造的过程做成短视频发布,他说:“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古建修复保护中来”。(5月18日《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的古建筑星罗棋布、数量众多,其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意义,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夏于钧选择用7年的时间,参与到古建筑的改造和修复中,让原本闲置的古建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重新焕发生机。而我们在感动于夏于钧对于理想坚守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其中所展现的传承新思路。

在新闻中,除去被展现出来的改造修复古建筑为艺术中心的成功案例外,夏于钧还提到了拉萨还有很多其他被完全闲置的古建筑,他希望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也让更多有价值的古建筑,以艺术中心、文化馆等形式活用起来,从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这就让笔者不由联想到,前段时间热播网剧《最食人间烟火色》中的主人公景琛,其在剧中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榫卯的传承者,通过将榫卯工艺等传统建筑工艺运用于村民们的老旧房屋改造,让农村集体用地变身为旅游景区,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传统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夏于钧对于传承的想法和做法不谋而合。传承绝不能仅仅偏安一隅,如果只靠一味地保护,是难以让传统的东西重新焕发光彩的,要让闲置的古建筑“活起来”,让被遗忘的传统工艺“用起来”,这无疑才是新时代传承所需要参考的思路。

而夏于钧他们更是抓住了自媒体火速发展的契机,将其修复古建筑的过程通过短视频展现出来,为更多人了解到古建筑的传承提供了机会。不少网友表示:“第一次看拉萨古建筑看得这么明白”“视频让我们爱上了古建筑”。让古建筑“被看见”,可以被视为传承过程中关键性的开端,夏钧他们走的这一步很有意义。在传承这条漫漫长路上,传承者们也需要更多的思考让古建筑等传统的东西“被看见”的方式,让它们更好地走进人们的心里,从而实现更好地传承。

传承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被“留住”,更在于被“记住”,如何使得中国众多的古建筑、传统工艺等成功吸引到大众的眼光,理应成为我们未来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向。当然,传承的路上也需要更多像夏钧一样的新鲜血液的注入,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参与到古建筑等传统事物的传承中去,从而进一步激发传承的新生机、新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若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9/52/126678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