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若璇(西安工业大学)
大城市忙碌的年轻人,越来越需要陪伴,很多人养了猫、狗,成为主子们的铲屎官,但也有很多人因为过敏、频繁出差等现实原因无法养宠物,这些人中部分人转而养起了电子宠物,也有很多自嘲“懒癌”的人投入了饲养电子宠物的行列,对他们来说,不用亲自喂食,瘫在沙发上手机点一点,就能拥有同样的幸福感。
电子宠物是指一种通过技术手段模拟真实宠物的虚拟存在。1996年,万代推出了拓麻歌子,首次告诉了世界,养宠物这件事也可以赛博起来;2005年腾讯推出QQ企鹅,成为当代年轻人的记忆;2018年风靡一时的旅行青蛙也是如此。电子宠物具有一定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互动性,可以让使用者感受到与真实宠物类似的陪伴。它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然而,电子宠物背后隐藏的却是当代人的孤独。孤独并不仅仅指一个人身体上的缺席,更多的是心灵上的空虚和疏离感。疫情封控期间,由于隔离措施的限制,部分独居人士被迫呆在家中工作,心事和烦恼无法诉说,电子宠物恰好缓解了这种焦虑,给予人们精神陪伴。
电子宠物的养成可以减缓人们的孤独感,但这种情感连接是虚拟的。许多人依赖电子宠物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当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线逐渐消弭时,部分年轻人患上“媒介依存症”,如同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描述下的“容器人”一样,孤独封闭与现实世界隔绝,同时逃避现实人际交流。然而,这样的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根本问题,只会让人陷入更深的孤独。
缓解孤独感真正有效的措施是更广泛的社交联系。电子宠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精神陪伴,但不能真正填补人际关系的空缺。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走出网络,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从而摆脱孤独。
来源:红网
作者:安若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