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芳(郑州大学)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自古有登高远眺、秋游观景、佩戴茱萸等习俗。另外九月初九自古就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因此,重阳节又有了尊老、敬老、助老的内涵。2012年,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重阳节规定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参与敬老、尊老、爱老、助老,登高望远与感恩敬老成为重阳节的两大鲜明主题。
每年重阳节,各地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助老活动。组织老年人开联欢会,为老年人免费做健康体检,给老年人提供防诈骗、养老政策等方面的资讯,开展茶艺表演、观摄影展……丰富多彩的助老敬老活动不仅为重阳节带来了活力与乐趣,还展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的关怀,传承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但是,对老人的慈孝之心、尊老助老的热情不能只局限在重阳节这一天。《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如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如何让老年人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安享晚年是一项时代命题,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思考的现实课题。
让完善的制度保障权益。各地应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制度。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保障领取待遇人员基本生活。
用多样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需求。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等。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便利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如养老驿站、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上门护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帮助老年人在家中安享晚年。
以细致的关怀温暖老人。“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如今,许多老人留守家乡或困在异乡,成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无疑会感到孤单无助,非常需要精神关怀。子女多回家看看,多打电话关心,社区组织多组织一些活动,社会多给予一些关注、关爱,就能够给老年人带来温暖和精神安慰,就是最基本、最有力的尊老爱老。
老人经历了风风雨雨,是家庭的根,是经验的沉淀,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老人的慈孝与关怀不应只限于重阳节,爱老助老更应当落在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行动上与细节上。
来源:红网
作者:范晓芳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