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们对吴艳妮的宽容,应向全社会推广

来源:红网 作者:陈永乐 编辑:钟星月 2023-10-03 18:44:35
时刻新闻
—分享—

第九届评论之星.jpg

□陈永乐(重庆大学)

在成都大运会期间获得广泛关注的川妹子、女子田径运动员吴艳妮又上热搜,但是这次的情况不太一样。据《人民日报》消息,10月1日晚,在杭州亚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中,中国选手林雨薇、吴艳妮出战。最终,林雨薇以12秒74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冠。吴艳妮抢跑后重新起跑,最终以12秒77获得第二名,但因此前的抢跑,成绩最终被取消。

消息迅速登顶热搜,但是互联网上并没有出现对于吴燕妮一边倒的指责,也没有上升为网暴。相反,媒体和网友们耐心解释为什么允许吴燕妮上场比赛符合赛事规则,犯规的判定难在哪里。在“吴艳妮抢跑”上热搜不过几分钟之后,#不要给吴艳妮太大的压力同样登上热搜前列。次日凌晨,吴艳妮在微博发出了致歉信,表示尊重裁判组决定,尊重规则和比赛,并且承认自己“起跑技术需要改进,心态需要重新调整”,还就直播中一度引起争议的她对印度选手卡拉吉的指责表达了歉意。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表达了理解和鼓励。

应当说,这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理性主导着网友对事件的讨论,媒体非常及时地提供了有价值的解释性报道,运动员本身坦率和真诚,和解与共识战胜了对立与争吵。

正如吴艳妮在道歉信里说的,“接受失败”“正视失败”,我们的社会舆论需要在国家荣誉和曾经与胜负高度绑定的民族自信之外,去宽容和体谅一个个体在所难免的失误,需要能够意识到并非一切事情都可以像冠亚季军那般清晰明了,而更多是像对一次抢跑的判定那样,复杂、模糊、充满变数。我们的社会需要对个体,以及个体日常面临的复杂性,表达基本的同理心和宽容。

一方面,这样的宽容应该不分“我们”和“他们”。互联网上的任何讨论,都不能被民族区域的刻板偏见所绑架,不能因为韩国运动员的违规史就总是认为韩国运动员在使小动作、“耍阴招”,不能因为历史的恩怨、时事热点和当前国际关系,就拿着放大镜寻找日本运动员仇视国人的证据,更不能选择性相信规则和裁判的判罚,选择性相信东道主便利的存在与否。不能凡是对本国运动员有利的就大大支持,凡是对他国特别是“敌国”运动员有利的就坚决反对。理解和宽容,也是奥林匹克精神以及新口号“Together”的题中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这样的宽容应该超出运动赛场。每一天,我们在网络上与无数个陌生人的无数个故事碰面,我们的评判却总是先行一步,短短的一排弹幕和一句话评论就给事情“定了性”。表达对婚姻与家庭的渴望就是“娇妻”“恋爱脑”,给争议品牌说好话就是收了钱。可是在短短的几十秒和几行字里,我们很难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很难去弄清楚当事人有什么样的理由,或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做了这样的事情。就像抢跑事发之初,也有声音断定吴艳妮不尊重比赛,蹭了东道主的照顾。且不说诸多新闻事件已经证实我们的定性往往和事实截然不同,就算我们有足够确凿的事实,认为某人行为就是有违公序良俗、主流价值甚至法律法规,我们也应该进一步理性剖析,因为现实远比表象的事实要复杂得多。

吴艳妮事件,我们的社会表现得足够成熟。那之后呢?我们对吴艳妮的宽容,应该向全社会推广,至少我们有必要保持一种宽容的取向与潜意识,须知人不是非黑即白,民族不是非好即坏。宽容的人是诚实的人,法律也会误判,奥运判罚也会被撤回纠正,世界正是因为它的多元与复杂而充满魅力。宽容的社会是健康的社会,它留下了可贵的空间,族群弥合的空间,公共讨论的空间,自由与理性生长的空间,进步的空间。宽容就是这样一个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相互互动的过程。因为“我也会犯错”,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犯错时被宽容,那么请把宽容传递给每一个人,让理性和理解,扼杀谩骂和讽刺的肆意生长。

来源:红网

作者:陈永乐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4/95/131100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