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滩丢失女童之父被造谣中伤,有多少网暴者不自诩正义?

来源:红网 作者:陈自强 编辑:张瑜 2023-10-07 22:00:32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3.jpg

□陈自强 (湖南工业大学)

近日,“四岁女童海滩丢失”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警方消息,民警在监控中发现了女孩的身影,“其在原地等待约10分钟后,向水边走去,在水边摔倒后消失在海浪里”,相关部门正在全力进行搜救,广大网友也纷纷祈祷,小女孩能够平安归来。而因为把孩子单独放在海滩上十几分钟,孩子爸爸近两天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少人抱着阴谋论的心态出发,对于女孩爸爸的行为进行揣测,在这位爸爸发布的寻亲微博下,评论清一色的是人身攻击或阴谋论,“你就是把孩子弄丢的罪魁祸首,不要说什么时间短……”“警方好好调查一下这个爸爸吧”“必须排查是否是父母预谋的故意遗弃,不合理之处太多”……以至于出现如“失踪女孩父亲并非继父”这样的辟谣新闻。

这些言论的出发点无疑是热心的,笔者也相信,这些对女孩父亲进行攻击的人,都无不相信自己是站在正义的一面,希望为小女孩伸张正义。的确,不少法律学者也进行普法,这位父亲未担负好监护人责任,恐怕需要担任一定的法律责任。

但法律的合理追责,追责的是其作为监护人疏忽的过失,并不能为众多“福尔摩斯”的阴谋论提供论据。问题在于,网友这次披着正义大旗的“讨伐”,并没有事实的支撑,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另外一种可能:这位爸爸并没有蓄意为恶,他此时此刻,也正深陷自责和痛苦之中,就像每一个丧子的父母一样。那这些言论,是否算是二次伤害?部分超越非理性言论的网暴言论,又是否涉嫌网络暴力,需要被处罚?

如果在恶意评论、攻击的裹挟下,这位叠加着丧女之痛的爸爸,也如“武汉校园内被撞身亡的学生母亲坠楼”事件中的妈妈一样,一跃而下,谁又该为这份悲剧承担责任呢?并且,在法治社会,讲证据而非片面的推理,在事实水落石出之前,少一些造谣和中伤,少一些加戏和脑补,在这份言论会对人产生伤害之时,尤其需要注意。

从根本来说,这背后是我们社会长期以来的网暴认知误区:打着替天行道的正义旗号,才不管手段合不合理。在过去的一系列的与网暴有关的悲剧里,有多少网暴者不自诩正义呢?

网暴的指控像一个手电筒,照别人一照一个准,但从来不照自己。令人深思的是,过去半年铺天盖地的反网络暴力宣传,却并未让我们社会对于其有一个准确、统一、深入人心的认知,一次次悲剧只是让这个范畴的外延既扩大又模糊了而已。打着正义的旗号行网暴之实,则是这份“认知”不准确所结出的恶果。在社会理性讨论中,达成对于网暴的共识,在“后真相”的今天,实在是急需补上的一课。

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是,过去半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治理网络暴力行为的规章,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放到如这位爸爸所面临的具体语境里,因为各种评论里非理性评论占多数,也充斥着整个互联网空间,“一键保护”功能所能起的作用有限,一系列治理规定、平台保护措施依然拿这些言论没办法,但这些言论大量汇聚、无孔不入所产生的负能量,同样具有吞噬人的能力。值得思考的是,在每一个人都可以突然成为网络舆论中心的时代,我们是否有拒绝成为“热点”、拥有不被讨论、议论的权利?

来源:红网

作者:陈自强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4/99/131175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