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破解老人打车难题,“扬招专车”恐非良方

来源:红网 作者:张隐曜 编辑:张瑜 2023-11-15 11:38:34
时刻新闻
—分享—

□张隐曜

虽然几经呼吁,老年人打车仍然是个难题。据媒体报道,已经入冬的北京,寒风刺骨,站在街头面对车水马龙,却没一辆出租能带自己回家——很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发现,曾经很平常的街头招手打车,现在变成了难以实现的事情。记者在街边实测,扬招成功的概率很低。

在报道的“手记”部分,记者提及了一个解题思路——“扬招专车”。据悉,上海为破解扬招难,由国企推出了“扬招必停”标识的安心巡游出租车。它们不承接第三方平台,只承接扬招、电调和公司自有平台。记者认为,“这个法子,不妨试一试”。

据媒体披露,上海“扬招专车”此次投放数量为100辆,后续将逐步扩大至500到1000辆。而上海市卫健委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达553.66万人。仅按1%来保守计算,也有5.5万老人出行。“扬招专车”即便投放至1000辆,也难以满足实际的市场需求。

“扬招专车”的投放数量,也不太可能继续大规模扩张。作为一种“特供型”的出租车,它缩窄了服务承接范围,订单数量无法实现最大化,司机的收入也必然如此。企业当然可以提供收入保障和补偿,但成本支出的压力也与之同在。还要看到,随着网约车公司在适老化项目上持续发力,未来“扬招专车”的总体需求极有可能逐步降低。换言之,愿意从事“扬招专车”的司机是有限的;企业在投放“扬招专车”上,大概率会采取“宁少勿多”策略,甚至远远小于实际需求。

归根结底,“扬招专车”就是网约车出现之前的出租车,是上个“交通时代”的产物。解决老人街头招手打车难,“扬招专车”是辅助办法,不妨“试一试”,但需要明确的是,总体思路和方向恐怕“宜进不宜退”。

网约车数量庞大,借助平台技术,能够精准高效地对接供需。用好网约车资源,更能为老人群体提供充足、优质的出行服务。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引导网约车企业加速适老化建设。近年来,国内主流的网约车平台,在“助老打车”上的确有所作为。比如,开发老年版打车小程序,设置老年人电话叫车热线等等。甚至于,网约车企业还联合老龄部门,举办了智能手机培训活动,以及捐赠智慧出行定位标识牌,帮助老年人精准定位,方便老年人就近打车。但从现状来看,相关工作的进度和覆盖面,与社会的期待仍有一定距离。有关部门不妨“点对点”施力,用好税收等政策工具,进一步调动各网约车平台在“助老打车”上的积极性,强化其在软件适老化改造、线下定位配套以及定向推广普及上的主动性。

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激活市场的力量。网约车时代,国外同样存在老人打车难问题,但其市场上出现了一家名为“GoGoGrandparent”的公司。即便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也能通过拨打电话,借助它的服务呼叫“Uber”等网约车。虽然国外的经验可能无法直接照搬,但它是一个提醒:老年出行细分领域存在市场空间,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利用税收等政策工具,引导更多的企业投身于这一行业——既扶持“新力量”,也倒逼现有网约车平台升级优化老年出行服务。

不会叫网约车的老人,是数字时代的落后者。一个有温度的社会,要伸出手拉他们一把。但是,最高效的方式,恐怕不是回头推行“扬招专车”,而是要继续“向前”,贴近时代、跟上时代,进一步用好网约车,激活“市场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张隐曜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5/59/1326151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