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商捧哏”成话术陷阱,“帮腔忽悠”只会适得其反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一昂 编辑:张瑜 2023-11-26 17:33:36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3.jpg

□刘一昂 (吉林大学)

近日,一份“神仙职业”登上网络热搜,“没错的”“要的呀”这些经常在直播中听到的“电商捧哏”逐渐火了起来。在这份新兴职业的背后,却暗藏着许多防不胜防的套路,有的甚至游走在法律边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上链接”“最后三单”“手慢就没了”……随手点开一个电商直播间,几乎都能听到类似的画外音,“电商捧哏”就是在其中帮助主播铺垫直播间氛围、带动用户激情下单的“气氛组”。这些“捧哏”的话术和节奏都是固定的,就是通过制造商品的稀缺感,给用户营造出一种“手慢无”的抢购紧张感,把他们带入“全网最低价”“库存快没了”的购物节奏中,让“再不买就没了”的喧嚣回响在用户耳边,不少消费者往往就在这种“诱惑”下激情下单。

要看到,“电商捧哏”的出现,本身就是直播行业细化分工的一个体现,其作为卖方团队成员,在一旁帮助推销商品,本无可厚非。可是,刻意“帮腔忽悠”,试图营造不真实的疯抢氛围、干扰消费者判断,就失去了诚信经营的底线。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得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电商捧哏”也是卖货人员,必须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一味信口开河只会逾越法律的底线,迟早会自食恶果。

除了言语上的“帮腔作势”,更有甚者存在“逼单”“刷单”等行为,他们通过制造虚假数据、购买“水军”冲销量、刷弹幕数据等行为虚构交易量,在误导消费者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达到催促消费者下单的目标。针对此,2021年施行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均不得发布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信息,不得虚构或者篡改交易、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等数据流量。可见,“电商捧哏”的诸多行为,其实都已经触及了法律红线,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会扰乱市场正常竞争秩序、污染整个行业的风气,必须对此类违法违规行为说“不”。

说到底,带货必须要有底线,“电商捧哏”这碗饭,还是要规规矩矩吃,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回归理性,各种营销套路也越来越让大家产生“审美倦怠”,甚至心生厌恶。要知道,无论推销话术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消费者还是会用“产品质量”投票,“诚信经营”“真诚待人”才是永远的“流量密码”。针对种种乱象,有关部门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出台高位阶、制裁措施全面的专门性法律或司法解释,并加强信用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违规人员及时列入黑名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机构和主播的培训,增强其法治意识,对其进行合规指导。

此外,相关平台也要承担自身责任,不断加大审核力度,组织人员进行网上巡查,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同时,针对直播带货实时性的特点,也要利用技术手段辅助人工监管,从而加强实时监测力度。对直播间的工作人员来说,必须恪守法律底线,绝不能从事虚假宣传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样才能走得稳、行得远。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一昂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5/60/1329680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