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纳税大户”不是“污染大户”的护身符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刘昱 2023-11-27 15:31:50
时刻新闻
—分享—

□吴睿鸫

“我们基本上每年要交大几千万的税收,从税收贡献和经济贡献上,对当地来说肯定是比较核心的。”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污染治理的新问题,“一边是被污染的耕地在修复,一边新的污染又在不断出现”,涉事国化实业负责人在媒体镜头前笑谈其“大几千万税收”的画面引发热议。(11月26日 大皖新闻)

金溪县而言2022年全县税收收入4.23亿元,江西国化实业有限公司每年上缴大几千万税款,毫无疑问,它是该县一个标准的“纳税大户”。也因此,在面对国家媒体追溯污染根源时,以及在环保督察高压之下,这位企业负责人在镜头面前仍泰然自若,甚至毫不掩饰地笑谈企业每年给当地贡献了“大几千万税收”,视国家环保规定为儿戏,将“纳税大户”身份当作环境污染的护身符。如此画面十分刺眼,令人不适,正如有网友所言,“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事实上,据报道,涉事企业是污染耕地的“惯犯”,可谓屡教不改。近年来,国化实业已多次因污染问题被各级环境督察“点名”,且有多次环保处罚记录。2021年至2022年期间,先后发布的多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轮督察交办信访件销号确认表”显示,国化实业因废水、废气直排或超标排放而多次被群众举报投诉,当地相关部门调查后也确认群众反映问题属实,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7月11日,抚州市生态环境局还对江西国化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纳税大户”成为“污染大户”的护身符,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地政府内在驱动力不足。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尤其是“纳税大户”。因此,一旦这类企业遇到环保“麻烦”时,相关部门总是想法设法为其找理由,生怕影响到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有了“纳税大户”的护身符和当地政府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两者双重加持下,企业税缴得越来越多的同时,污也难免排得越来越多。

同时,“纳税大户”的法人代表,大多有着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他们人脉广,办法多,在当地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摆平各种棘手问题自然不在话下。如此一来,“耕地被污染——修复耕地污染——耕地又被污染”,金溪县陷入污染“治理怪圈”,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防污治污没有“铁帽子王”,不能让“纳税大户”这块金字招牌,成为企业逃避环保治理责任的护身符。不管是什么企业,只要触犯环保“红线”,一律应当依法惩处。当然,作为“纳税大户”的企业,也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在为国家与地方创造财富的同时,更应切实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5/61/132995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