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莹颖 (广西大学)
11月2日,一段“稻谷被游客踩踏,老太太心疼粮食大声呵斥”的视频,登上社交平台热榜,引发网友关注。据悉,该视频拍摄于国庆节后,地点位于广西桂林,起因为一对情侣游客扯下稻穗拍照,还出言“稻穗多少钱,我赔你”,惹得老奶奶发飙,“我不要你的钱,我要我的稻谷”。
此类不文明旅游行为早已屡见不鲜,今年暑假,甘肃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游客为了“出片”翻越围栏、踩踏丹霞地貌;多名游客为逃票把西安一处城门的槛卸掉,从门底下的缝隙中钻进去游览城墙……这些游客为了一己私利,公然破坏景区环境,不仅损害景区资源和生态,还对社会和其他游客产生了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游客亟待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景区管理方需严格管理,设置提示标语,建立行之有效的举报监督机制;有关政府更应该加强相关法律制定和执行。一花一木皆是景,一言一行显文明,别让不文明行为“煞风景”,美丽风景需要游客自觉守护,“留下足迹,带走回忆”,才是最美的赏景人。
游客损坏稻谷的行为不仅自私自利,还是对农民劳动成果的轻视、对粮食的不尊重。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经历了春种秋收、播种施肥,是农民辛勤劳动、付出无数汗水的结晶,是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传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尽管如今物质条件丰富了,仍然不能忘记粮食的宝贵。
没有粮食,就没有世界几千年来的文明史。回望历史的长河,“粮稳则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即使在这个已经远离了饥饿的年代,缺衣少食的现象很少出现,我们仍然要感恩,感谢普天之下所有辛勤劳动的农民,感谢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对于我们而言,这些价格低廉的稻谷可以是饭也可以用来欣赏,但是对于农民而言,这些稻谷的收成关系到一年的收入,影响着全家的命脉。因此,观赏可以,但需礼貌观赏,不能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时代的人们,或许很难体会粮食对于生命的意义。灾荒年间,啃树皮、吃野草、尸横遍野的景象殷鉴不远,距现在最近的灾荒年才刚过去60年,我国粮食定量供应也才过去26年,我们怎能轻易忘记那些悲痛历史。尽管我国的粮食亩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已经到达了一个新高度,但仍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
如今,世界上仍有将近40个国家粮食短缺,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以来,病毒肆虐,资源紧缺,非洲、南亚国家蝗虫横行,让那些本就缺粮的国家雪上加霜。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粮食。粮食是福报,挥霍越多,福报越薄。粮食是恩赐,糟蹋无度便是自取灭亡。
秋风送爽、正是丰收的季节,让我们感恩土地,给予粮食最诚挚的敬畏。
来源:红网
作者:班莹颖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