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拆卡”5天花5万,儿童“卡瘾”待祛除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张瑜 2024-06-04 17:34:02
时刻新闻
—分享—

□黄齐超

收到信用卡月度账单的短信提醒时,黄女士被账单上的数字吓了一跳。“怎么花了5万多?是有人盗刷了吗?”慌乱中,她赶忙去查看账单明细,发现消费时间竟都集中在5月1日至5日前后,且都跟“拆卡”有关。原来,她13岁的女儿在直播间购卡消费。直播间想方设法地吸引观众,对未成年人的购卡禁令阳奉阴违,甚至诱导未成年人消费。(6月3日 澎湃新闻)

近年来,卡游逐渐在年轻人群中风靡。一看就上瘾,戒都戒不掉,这是“沦陷者”对购卡、玩卡的经验总结。购卡如同拆盲盒,那种等待谜题揭晓的惊险,令人在期待中丧失抵抗力。成年人尚且如此,那些未成年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购卡的狂热中无法自拔。

黄女士的女儿在直播间疯狂购卡,五天时间居然消费五万多元,确实令人咋舌。卡游公司和相关直播平台曾发布声明,要求主播规范直播行为,不得诱导消费,不得将卡售给未成年人。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针对直播间的禁令仅流于表面,主播摆上“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牌子后,就不再采取其他措施。他们将奖励玩法不断加码,有诱惑未成年人下单的嫌疑。

直播间对禁令阳奉阴违,引发不少网友的怒讨。甚至,大家不约而同地指出:主播应当严格遵守禁令,在下单时增加甄别购买者年龄段的环节,不让未成年人钻空子,过度消费购卡。主播罔顾禁令,故意诱导未成年人购卡,这的确是主播们的错。不过,如果要求主播采取数字化手段甄别未成年人的身份,这未必有些苛刻。

即便公众把“购卡”视作毒害未成年人的洪水猛兽,但只要法律法规没有禁止售卖,网络平台就没有权力封禁售卡直播。其实,与其追问直播间的责任,倒不如让父母也扪心自问:孩子利用大人的身份信息注册短视频账号,又“窃取”父母的支付密码购卡,难道不该由其父母承担主要责任吗?

固然,我们希望直播间遵守禁令,主播们尽可能审核购卡者年龄,降低未成年人购卡过度消费的概率。倘若他们违规,必然受到公众批评,乃至法规惩戒。可是,就算你封禁了所有售卡直播间,也解决不了未成年人的“卡瘾”。

被直播间误导消费购卡的,肯定不止黄女士孩子一人。只不过,其他孩子的消费金额没这么大,没有引发公众的关注罢了。谁的钱都来之不易。黄女士孩子消费五万多元购卡,面临讨不回来的风险,我们当然同情黄女生,可是,较之于关注个例,我们更应解决根源性问题。

其实,杜绝未成年人在直播间的抽卡乱象,需要戒除孩子们的“卡瘾”入手。而戒除孩子们的“卡瘾”,绝非是让直播间升级审核技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家庭、学校、卡游公司、网络平台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履行责任,形成监管合力。总之,让孩子们摆脱“卡瘾”困扰,才是最优选项。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0/96/139699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